中南专家在身边,护航健康“简、验、廉!”
系列之十五------赵芳:务实沉静谱“心”声
再次和赵芳教授同桌午餐,是在第一次预约采访的第七个月后的一天。这期间,赵教授实在太忙。然而,这个原本略显拖拉滞后的事,因为接触时间久一些,相对素材多一些,写起来反而更有底气一些。赵教授说,作为心内科专业人员,听到患者治愈后搏动有力、节律平稳的心跳,很享受这种有如欣赏名曲般余韵悠长、行云流水、透亮舒展的感觉。
赵芳医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促会高血压分会委员,武汉市心血管病学会委员、医院心脏康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心血管免疫专委会委员;擅长起搏器植入术,擅长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肌病等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治及长期综合管理;主持中央高校专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计委专项基金等多项基金,同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研究工作,参编《心血管疾病循证治疗学》《心脏机械电反馈与心律失常》等多部学术专著。
贴心务实沉静。赵芳主任最近接诊的一位老年男性患者,近期有黑曚症状。住院期间,症状突然发作,伴有心悸、抽搐不适,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心率仅为30次/分(属于心动过缓的心律失常,对于心脏供血会有较大影响,正常人为60-次/分)。经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这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绝对适应症。经过术前仔细的评估与讨论,赵芳主任团队为该患者进行了左束支区域起搏,术中团队紧密协作,手术历时3个小时,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后期生活质量较好。通过赵芳教授介绍,我们知道自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功能日臻完善,起搏器植入手术及更换手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起搏器治疗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种常规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成功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使得千千万万的患者获益,该患者就是众多受益患者中的一员。
赵教授贴心服务患者,沉着冷静制定治疗方案,一心为患者改善生活质量。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带教用心查房。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平时有慢支史,半月前开始感到有点胸闷,轻微咳嗽,初始一直以为是感冒后呼吸道感染,在门诊和药店购买一些口服药治疗,但此后上述症状一直没有改善,并出现活动后胸闷加重,医院未果,医院心内科就诊。入院后赵芳主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时发现其血压偏低,觉得患者胸闷和血压低的病情难以用肺部感染解释,阅读胸部CT,通过分析,认为患者需高度怀疑“肺栓塞”,予以第一时间启动了肺动脉CT造影检查。造影结果显示“左右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血管多发血栓”,证实了赵主任的判断,患者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且属于中高危。赵主任立刻启动抢救程序并组织院内MDT,“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护”“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吸氧溶栓”……,一道道抢救指令有条不紊地发出,心内科的医务人员迅速而有序地执行着……然而,病魔似乎并没有停止肆虐,患者在转入监护室后不久,血压持续下降,并出现神志不清的昏厥状态。“时间就是生命”。赵芳主任当机立断,下达了进行静脉溶栓的救治命令!随着溶栓药物“阿替普酶”一滴一滴地输入患者的静脉,患者闭塞的肺血管逐步被溶通,血压逐步平稳上升,神志逐步转清醒。然而,赵主任并未放松懈怠,指导科内医务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全力救治,谨防溶栓后大出血等各种并发症发生。终于,患者经过数天综合救治,逐步渡过危险期,不适症状消失,平安进行下一步康复治疗。
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如果没有周密细致的研判分析,一旦肺栓塞形成,患者性命堪忧。这样典型的病例在赵教授的学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还能清楚地记得赵教授带教时和蔼亲切又不失严谨的工作态度。
接诊细致耐心。梅早年说:“赵芳教授知识渊博,分析病情有条不紊,由点及面,逻辑思维清晰,接诊患者耐心细致,和蔼可亲”。
年3月30日,在新洲院区揭牌义诊现场,赵芳教授诊桌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其中有很多老病号。邹爹爹说:“以前去武昌看病,搭车、吃饭都不方便。现在好了,我们在家医院专家的号,赵教授态度和蔼,真好,真好哇”。
(感谢赵芳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