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生成的,会计上将这四个环节的基本程序及相应的方法称为会计循环。
一、会计确认
1、会计确认是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2、会计确认主要进解决三个问题:(1)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2)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3)确定该业务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3、会计确认的标准(1)被确认的项目是通经济业务活动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2)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评估(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如价值、成本等,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
二、会计计量
1、会计计量是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2、会计计量是由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个方面组成。会计的计量单位主要是货币量度,同进了管理的需要也辅之以各种实物度量。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3、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4、重置成本是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喇或与其他功能相录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重置成三适用的前提是资产处于使用状态,且能够继续使用,对所有者具使用价值。
5、可变现净值是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估计销售所必需的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用的金额。《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6、现值是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未来现金流出后的余额,用恰当的折现率予以折现而得到的价值。
7、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三、会计记录
1、会计记录是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
2、会计记录的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3、设置账户:为了序时、连续、系统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竽而引发的会驻场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需要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
4、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5、按照账户所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和损益类。
6、按照账户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序及其统驭关系,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类账户。
7、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
8、复式记账法是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周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中其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记账法。
9、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则。
10、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
11、按会计凭证填制程序和用途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2、按照账簿的用途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13、财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归类、汇总、报告的步骤和方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14、主要的财务处理程序:(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四、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2、会计报表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反映现金流量的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