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下肢静脉栓塞主表现为肿胀、疼痛,同时可有患肢颜色发紫和皮肤温度升高,这都是血液淤滞导致的。另外,下肢会有触痛,严重时不碰也会疼,疼痛的程度跟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还有患侧张力比较高,患肢会比正常的肢体硬。病情严重的话,会引起相应的动脉供血出现障碍,这时候会有严重的持续性疼痛,甚至会影响肢体的功能和存活。
越是靠近中央(心脏)的血栓栓塞,症状越重,反之,外周(远离心脏)血管血栓栓塞的症状相对较轻。比如下腔静脉有血栓的话,病人可能会有腹水。如果这些血栓脱落,移动到肺里,就会形成肺栓塞。肺栓塞典型表现为胸痛、咳血、呼吸困难。,所以我们也把深静脉血栓叫做“沉默的杀手”。
静脉血栓栓塞都有哪些危害?
首先就是直接危及生命,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肺栓塞。在整个引起死亡的血管性疾病中,肺动脉栓塞排在第三位。这是静脉血栓栓塞最大的危害。
还有就是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急性期会出现患肢疼痛,度过急性期、进入慢性期后,会出现长期、持续的静脉压力升高,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烂腿”,患肢反复水肿、皮疹、瘙痒、皮肤发黑甚至出现溃疡,而且溃疡不易愈合,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愈合。
哪些人群比较容易患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三种原因,
一是血液比较黏就是我们说的“高凝状态”;
二是长期不运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
三是血管受损,血液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容易形成血栓。
凡是具备这三种危险因素的人,我们就定义成高发人群。长期不动的人也是高危人群,刚才讲得都是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导致的高危人群,往往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得以纠正。还有一些人是先天性遗传高凝状态,医学上叫易栓症,比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C蛋白缺乏、S蛋白缺乏、抗凝血酸酶缺乏等等,这些也称为“遗传性”高危因素。
怀疑自己得了静脉血栓栓塞,医院做哪些检查?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做体格检查会有一个初步判断,如果怀疑病人有血栓存在,通常会先给病人做超声检查,抽血查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有一项血液检查是抽动脉血看血气分析,检测是否有血氧的降低,如果降低可能存在肺栓塞。如果上述这些检查还不能排除肺动脉栓塞,就要做CT静脉造影。CT静脉造影可以同时检查下肢静脉和肺动脉,这就可以确诊深静脉和肺动脉是否有血栓。
高危人群应该注意哪些,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外伤手术的住院病人,一定要注意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物理预防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穿弹力袜,医院还有循环压力驱动泵和足底静脉泵之类的可以预防静脉血栓的仪器。另一项就是药物预防,应用抗凝血的药物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除了物理和药物的方法,最直接有效的就是通过运动来预防静脉血栓。
对于很多经常坐办公室的人,比如银行职员,或者某些特殊人群,比如经常玩电脑游戏、打麻将、坐长途车和飞机的人,都应该定时动一动。即使不能做全身运动,最起码在座位上原地活动一下,比如勾勾脚、活动下脚脖子之类的。
另外,小球藻清除血液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