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者而言,医学影像检查是查病治病的“第一关”,因此,将医学影像科比作是“前沿哨兵”,一点都不为过。随着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迅速发展,诊断、治疗水平亦在不断提高,医院中任务重大、不可或缺的重要临床支撑学科。
△1.5T核磁共振仪
走近通大附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
通大附院医学影像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南通大学重点学科,也是苏中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完善的影像学专科。
该科历史悠久、技术力量实力雄厚,拥有多台先进的CT、MRI机、平板DR及数字胃肠机、数字乳腺机、DSA机,配有GE全院级的PACS系统,实现全数字化装备,集影像诊断、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
除常规开展全身各部位的DR摄片、CT、MRI扫描外,还开展CT冠脉及全身血管造影、CT导航射频消融、磁共振灌注、波谱、弥散及弥散张量成像、乳腺断层及定位等特殊检查技术,影像诊断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胃肠造影室
介入放射科及医学超声科在省内也处于领先地位。
介入放射科常规开展全身各部位动静脉造影、四肢动静脉溶栓术、各部位良恶性肿瘤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上消化道内支架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PTCD、全身各部位的穿刺活检等技术。
同时开展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置管溶栓、PMMA椎体成形术、TIPPS及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子宫动脉栓塞及化疗治疗切口妊娠、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置管溶栓治疗等多项介入治疗技术。
医学超声科常规开展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器官的二维超声及多普勒检查和诊断、妇科和前列腺的腔内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诊断、腹腔内及外周血管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诊断、各种临床治疗的定位和引导。
△乳腺机即将投入使用
在检查中辅以三维超声、弹性成像,为疑难病例的诊断提供了病灶的立体形态及质地的依据;通过超声造影评估肿瘤性质及介入疗效;并开展了产科畸形筛查,为优生优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如今,通大附院医学影像科每天检查的患者人次左右,其中超声检查约人次。在服务中,医学影像科还推出多项人性化服务,如预约制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检查的内容,进行预约。核磁共振检查排到晚11点钟,尽量缩短预约时间。
△层极速CT
医学影像检查,重在质量。通大附院医学影像科一直坚持报告双签制度。检查完成后,由报告医生阅片、书写报告,再由高级职称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核查、签字,这样可以做到准确诊断。
医学影像科吴献华主任谈起,“医学影像科在全院属于职工人数较多的科室,尽管如此,科室的工作仍相当繁重,责任重大,一项检查,给患者的绝不是一份简单的报告,它背后就是一个生命,责任心不容缺失,对于有疑义的还要开会讨论、会诊,不能出错。”
△医生为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科室注重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全科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中华系列论文5篇、核心或统计源论文60余篇,获国家专利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一等奖1项,市级科研项目9项,并承担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
目前,正在进行的IQQA-liver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肝脏门静脉及肝静脉的解剖研究和转运常数(K-trans)对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已取得一定进展,在苏中、苏北地区走在前列。
△DSA室
不久的将来,医学影像科将继续完善医学影像学与临床研究体系,积极参与多学科诊疗,做到研究成果尽快转到临床应用,做到研究的深入性、连续性,同时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的力度,适时实行亚专业三级分科。
供稿
徐海慧
图片
顾曦
编辑
陈善良
责任编辑
施琳玲
邮箱
.鏂戣潵閰?鏂戠鍖椾含鎬庝箞鏍锋不鐤楃櫧鐧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