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朋友,不要轻而易举给患者打吊针

眼下,我国多省份卫生主管部门出台了地方性措施,取消或限制门诊输液。

那么,输液量的增加对基层医生来说是好是坏呢?

咱先来看看专家对输液给药是怎么说的。医院药剂科丁庆明副主任药师指出,静脉输液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临床给药重要途径,有起效快、不受食物和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急症和重症患者,且有很多药物没有口服剂型和肌肉注射剂型,只能通过输液才能给药,可以说静脉输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普遍存在过度依赖输液给药,特别是在基层,不管大病小病,输液给药几乎成了医生和患者的首选。专家的提示告诫我们,输液给药存在一定风险,一定谨慎采用。

目前,医院门诊输液的减少和禁止,基层诊室输液量肯定要增加。这不单是普通患者包括基层医生对输液治疗存有传统认识与看法,而且许多人认为输液治病好的快,因此许多患者只要有了病,只要有明显不适,只要是工作忙碌所需就会主动要求“打吊针”治疗,而恰恰有些基层医生正是为了以此获取较高的利润收入,于是往往不重视输液危险而采用输液治疗,结果呢,一些基层医生因为输液出现意外而名誉被毁,经济受到损失!除了专业技术及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外,基层诊室软硬件的严重缺乏也是重要原因。

输液风险大,主要是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年)》中显示,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注射剂占57.9%,口服剂占35.6%,其他剂型占6.5%,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口服给药。静脉给药时,药物和其中的杂质直接进入人体,更容易激发人体产生更多的不适症状,且输液不良反应发生快。有统计表明,60%以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在输液开始后的30分钟之内,也有1-2周后才引起皮疹等慢性不良反应。

因此,基层医生“打吊针”治疗一定要小心谨慎,不是必须输液给药的疾病不要输液给药,更不能随意答应患者要求“打吊针”。

那么,对输液给药的病人,基层医生应该注意什么?并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呢?

首都医科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教授的研究值得我们注意,他说,输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肉眼观察不到,如玻璃屑、橡胶粒、纤维、尘埃等,对人体造成无法感知的伤害。由于我们基层诊室基础设施设备问题,基层医生在药品制备、切割安瓿、配药、针头穿刺胶塞、空气污染等操作室,难以避免会引起微粒污染,而正是这些微粒随输液不知不觉进入人体血液,若经常“打吊针”,病人的心、肺、肝、肾、肌肉等组织的毛细血管将会产生潜在的、持久的危害,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肺动脉栓塞等,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发炎和过敏等。也可能这些危害不会在短时间出现,但从长远的健康保障出发,作为基层医生不应该为了微薄利益而让患者身体埋下祸根!

因此,笔者建议基层医生朋友们,慎重对待输液治疗!不是必须的救治与抢救,不是病人有进食障碍或需要禁食治疗,不是严重感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不是药物唯一静脉通道,不要为获取薄利或满足患者外行或工作的要求而不顾输液治疗隐藏危险而大胆盲目输液治疗,否则于己于它皆有害存弊。

文章节选自网络

编辑:小鱼校对:半夏刘初一

欢迎各位师友投稿,投稿邮箱

qq.







































寰楃櫧鐧滈鐨勫師鍥?
鍗椾含娌荤櫧鐧滈鏈濂界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hl/5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