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评判性思维,做医护界ldquo福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急诊医学科

典型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培养和强化临床一线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启发和促进护理人员运用科学思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护士综合分析及实践能力,急诊医学科组织了“临床护理典型案例”分享讨论会,科片区护士长胡丽娅老师受邀参加。

会上,4个专科小组的老师带来的案例分析精彩纷呈,通过病史资料介绍、回顾和梳理案例发生和处理过程、经验总结与启示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在互动讨论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拥有敏锐的预见性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敲响警钟检验也可能有误差

复苏组季老师通过《检验那些事》的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如果病人的检验值和实际情况发生了误差时,大家能不能第一时间识别,是一味的盲目执行医嘱还是运用自身知识去判别?

尤其是出现异常的化验时,我们要第一时间先评估患者情况,看一下病人实际症状是否和化验结果相符。当然,用慧眼识别检验误差的前提是我们务必要对疾病相关知识非常熟悉,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要非常了解。在这一前提下评估病人,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安全留置拔针非小事

胸痛小组的建虹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科室的一个不良事件。实习护生在拔针过程中不慎发生留置针软管断裂,部分软管遗留患者体内,而引起了相关的并发症。

通过层层分析,我们从各方面找出了引起软管断裂原因。这个案例提醒着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慎之又慎,规范执行各项操作,为患者的健康负责。

监测血糖不可少

创伤组的潘笑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案例也再次提醒了我们,患者的血糖不可忽略,一次的低血糖,会抵消一生降糖的努力,而高血糖的患者如果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则会导致患者肾功能的衰竭。

所以,无论是昏迷患者,还是烦躁不安的患者,各种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我们都要牢记,先给患者监测末梢血糖,守好患者每一道安全门。

揪出真凶——“肺栓塞”

卒中组的巧莉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场头脑风暴,一位高度怀疑是脑梗的昏迷患者由救护车送入院,摆在面前的是两种选择:一是争取溶栓时间窗走流程,立刻执行医嘱行CTA检查;二是暂缓溶栓,建议医生插管观察病情,老师们选择了后者。

然而在进行插管及各种气道管理后患者氧分压仍低,通过层层剖析,高度怀疑患者肺部功能问题,建议医生将头颅CTA改肺部CTA。通过进一步检查,最终该患者确诊为肺动脉栓塞。

脑卒中很可怕,但我们知道肺栓塞更是凶险,佩服老师们在这过程中有如此判断力,发现异常情况后有敏锐的预见性,抽丝剥茧,循证分析,最终才能化险为夷,一顿操作犹如一个“福尔摩斯”。

如何才能做到像老师们那样用慧眼识别病情变化,面对危重复杂患者时冷静分析思考,我想这不仅仅来自于经验的积累,更要打破惯性思维,勤于思考,多方面考虑,让评判性思维常伴左右。

汇报结束后,吴月瑛护士长作出总结:每个抢救室的病人都是有潜在高风险的,如何去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处置、有效保证患者安全,发挥我们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我们护理专业价值最真实的体现。

内科片区护士长胡丽娅老师也予以精彩评价,既有对讲者的肯定,也有对案例深层次的剖析,对这种学习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表示,护理要常态化地开展典型案例分享,提升护理评判性思维和经验积累,对保障全院护理安全和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护理工作是繁忙琐碎的,需要不断的总结积累才能进步。希望在接下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向身边的老师学习,不断改进完善自己、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争取早日完成“新手”到“能手”的过渡,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专业的护理。

图文/急诊科吕怡

排版/叶琦瑛

Findme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hl/75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