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铃铃、嘀铃铃……,一顿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麻醉科的晨会。一般来讲,8点多点是各科室早交班的时间。也就是说,大多数科室都在进行早晚交班或者查房。如果没有十万火急的事,都不会在这个时间打电话。响了三声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大家已感觉到了这个电话不同寻常。守在电话旁边的小李一把拿起您好,麻醉科。只听见电话里传出近似吼叫的声音:麻醉科吗?我是二楼普外科,快来帮我们抢救!巨大的电话声音,迅速传遍了麻醉科每个人的耳朵。没等主任说结束早会,也没等他布置任务,几个抢救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拉开门就往二楼冲。我们科里常备抢救筐,筐里都是急救所需的插管设备及抢救用药。麻醉科除了负责手术室内病人的麻醉及安全以外,凭借着丰富的抢救经验,也肩负全院各个科室病人的紧急抢救。那天是我负责值班,我知道我该干什么。于是我立刻也拿着抢救筐跟着冲了下去。到现场后,发现病人已经被抬到厕所对面的一个病房里。听护士说要出院了,可是她扑通一声栽倒在厕所。这个病房内能走的病人,被大家连拉带拽地弄出了这间病房;不能走的病人,几个人搭把手、抬着床单就往外跑。看到我们像发了疯似的,这个病房内的病人和家属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们。抢救生命的时刻,已经注意不到这些细节了。当他们知道我们正在抢救病人的时候,相信他们也一定会理解的。很快多余的床、桌子以及凳子都被迅速推到了其中的一张床上。这样一来,房间立刻就有了空间。之后我们几个人合力将这个病人的床抬到房间的中间位置。这样一来,床的周围就有空间了,便于各个抢救小组同时参与抢救。一边抬病人的时候,我一边仔细观察着病人。此时,病房护士已经给她接上了监护仪。监护数据显示,她的心率在正常范围内。由于刚绑上血压计,血压正在测量中。当目光扫到血氧饱和度那一行的时候,我心里一震:血氧只有70多!难道是那个病?再看她惊恐的眼神,我真的希望不是啊。床放稳后的第一时间,主任就问她:你哪里感觉不舒服?她用手指了指胸口。显然,她的说话已经受了影响。如果是正常情况,当别人问自己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给予语言回应。但她用肢体语言回应,很有可能她说不出来话,或者说话很费力!而她只有30出头,怎么可能说话无力。并且她又得的不是什么大病。看她胸口绑的绷带,最多就是一个乳腺全切的手术。这种手术看似很大,实则对人体本身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她的异常表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无论如何,开通静脉通路是必要的。没有静脉通路,很难实现抢救。尽管多少年之前也推行了骨髓腔给药、心腔注射给药或者气管内给药,但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了。护理组还是很让大家放心的,打点滴的同时,采静脉血和血气分析都跟着完成了。虽然血压测量尚未出结果,但根据血压袖带充气的趋势以及血氧饱和度波形,我们已经判断出这个病人的血压在下降。于是,主任给出加快输液速度的指令,同时让护士把抢救车推过来。护士长一看到这场面,就知道一场大抢救即将上演。于是,她把护士们分成了几个组:有去推除颤仪车的、有的负责给超声科打电话的、有负责抽药的、有负责记录的……在预判性的加快输液及使用升压药的情况下,病人的血压终于不再下滑。很快,检验科那边的检验结果也回来了。结果显示,病人存在顽固性乏氧以及二氧化碳排出障碍。火速赶来的超声科同事也在第一时间给她做了心脏超声,结果显示:肺动脉压明显增高、右心房有增大趋向。种种迹象显示,她发生了深静脉血栓、进而发生了肺栓塞。这种并发症一旦出现,重症病人的黄金抢救时间几乎小于10分钟。也就是说,一定要在10分钟之内稳定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否则,每延长抢救一分钟,病人被成功抢救的几率都会减少一成。因此,大家就连测血压所需的一分钟左右时间都舍不得浪费,预判性地使用升压措施。大家知道,每一秒钟对她都是宝贵的。在准确的判断了病情后,这个病人被成功地抢救过来了。虽然自始至终病人及家属可能都不会知道她曾有多危险,但我们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因为,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
查询往期文章方法:
①点击文章开头蓝色字体“麻醉MedicalGroup”
②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