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高龄老年人肺栓塞合并快速房颤

病案举例

患者男性,95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5天”年07月20日医院呼吸内科。

患者入院前五天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有畏寒,无寒战,最高体温39℃,并伴有咳嗽、咳痰,多为黄脓痰,在家自服“退烧药”咳嗽、咳痰未见明显好转,体温无明显下降,遂于年7月17日就诊于门诊,门诊查血常规示:WBC:7.8×/LNE%:91.20%,电解质示:钙:2.06mmol/L钾:3.79mmol/L钠:.2mmol/L,胸部CT示:两肺炎症,建议治疗后复查,两上肺肺气肿,两肺散在陈旧灶,右肺上叶局限性支气管稍扩张,纵隔多发淋巴结,部分钙化,心影明显增大,主动脉及冠脉粥样硬化,双侧胸腔少量积液,门诊给予“头孢地嗪2.0givdbid、沐舒坦90mgivpbid、地塞米松5mg”等治疗2d后,患者咳嗽、咳痰未见明显好转,体温有所下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有胸闷、气喘,无咯血、盗汗,无腹痛、腹泻,无头晕、心悸,睡眠一般,胃纳差,二便正常。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年口服厄贝沙坦<安博维>1片qd,呋塞米及螺内酯1片qod,控制血压,患者有房颤病史多年,常年口服地高辛半片qd阿司匹林75mgqd。入院体检:T:37.5℃P:58次/minR:21次/minBp:/65mmHg神志清醒,精神萎,口唇、手指发绀,气管位置正中,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次/min,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腹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初步诊断:1.肺部感染,2.高血压病,3.心房纤维颤动,4.脑梗塞,入院多次查凝血功能示D-二聚体2.58μg/ml、4.57μg/ml、9.49μg/ml持续增高,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持续下降,急查床边心电图示:房颤、快速心室率,急查胸部CTA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伴造影剂充盈欠佳,右肺下叶肺动脉远端分支部分梗塞,心影轻度增大,肺气肿,两肺感染,右上肺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由于患者高龄,合并有房颤病史,平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上予停用阿司匹林,给予低分子肝素钙u皮下注射,每日两次,共10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72h后开始口服华法林3mg,每日1次,当第9、10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2.3及2.5时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单独用华法林6个月或更长时间,根据INR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维持在2~3。甲强龙40mg静脉使用72h后改为口服激素并逐渐减量,联合、足量、静脉抗生素等治疗。患者病情渐好转,胸闷、气喘减轻,出院后继续口服华法林、每周监测一次凝血功能。

讨论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由栓子阻塞的病理过程,它是一种并发症,不是原发病。肺栓塞的栓子有多种,其中以血栓栓子最为常见占82.2%,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较多,栓子的来源或成因是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烧伤、软组织损伤等;心肺疾病(特别是房颤伴心力衰竭)等均可诱发肺栓塞。本例为老年男性,有房颤病史,易于血栓形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变化多样,通常缺乏特异性。小的栓塞可无临床症状,大的栓塞可突然晕厥、休克、猝死。肺栓塞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其他还有咳嗽、不安、出汗等,偶尔病人表现为右上腹痛。由于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后负荷增加,可致右心衰竭,查体可发现心动过速、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P2亢进、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肺部可有哮鸣音、细湿啰音及胸腔积液的相应体征,血气分析、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排除诊断,确诊需要通过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电子束CTPA、磁共振成像或肺动脉造影。本例患者入院时稍胸痛、发热,无明显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的临床表现,胸部CT平扫示:两肺感染,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快速房颤,但予以加强抗感染后患者胸闷无明显改善,而加重,体温未见明显改善,入院第二天出现痰中带血,动态监测D-二聚体动态增高,血气分析是动脉血氧分压持续降低,急查胸部CTA示右肺下叶肺动脉远端分支部分梗塞,肺栓塞诊断确立,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甲强龙抗炎平喘,联合、足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胸闷好转,无咯血,体温渐降至正常,后带药出院。

肺栓塞症状多变,且往往有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较严重的疾病伴随,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房颤患者不仅发生体循环栓塞的风险大大增加,也完全有可能在右心形成血栓并导致肺栓塞发生,对于老年高龄患者,特别是既往有房颤病史的患者,发生肺栓塞时的临床症状表现可能不典型,临床医生对这一问题应有足够的认识,做出及时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海燕黄茂吴睿王彤

来源:临床肺科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yy/55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