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患血栓引发肺栓塞,原因竟是躺着玩

昨天一则“9岁娃躺着玩手机患血栓引发肺栓塞”的新闻登上热搜。据报道,青岛一位9岁的儿童,因为暑假期间常常躺着玩手机,在刚开学不久便出现浑身乏力、胸部疼痛的现象,几天后开始低烧、呕吐、左腿变得又粗又黑,不能走路。

经医院检查,孩子下肢静脉有大量血栓,且血栓已部分脱落,进入肺动脉,造成肺部血管堵塞,有生命危险。医生初步推测是因为儿童长时间保持久躺、久坐的状态玩手机,形成大量血栓,后因血栓脱落,流经心脏,最后堵在肺动脉里面,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我们都知道血栓不管对于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来说,都是一个“隐形杀手”,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任何时间,还会引起如心梗、脑梗、中风、肾衰竭等疾病,严重的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尽管现在大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提高了不少,也都非常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但还是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促使着一些疾病的发生,就比如接下来要说的两个常做动作,可能会让血栓瞬间脱落,堵住血管,危及生命!第一个动作:久坐、久躺后的猛起身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坐立或躺下,下肢肌肉收缩活动相对减少。导致人体血液的流速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如果此时再猛然活动,如猛地起身、大幅度摆动胳膊等,很容易牵动不稳定的血栓。使之脱落造成血栓栓塞,引起相应部位的缺血、缺氧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血栓游离到肺部,可能堵住肺动脉造成肺栓塞。严重者短时间内就会危及生命。此外长时间同一姿势后突然变换体位,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使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出现心悸、头晕、头痛,甚至反复晕厥或诱发脑卒中。这在身体瘦弱、缺乏体力活动的年轻人和青少年中并不少见。而对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由于血管柔韧度较差,久坐后猛然牵拉,还可能“撕裂”血管。诱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后果。如抢救不及时,其死亡率达到30%~40%。第二个动作:转动脖子很多久坐的人都有一个动作,就是转一转颈部,缓解一下颈部肌肉,但这个动作其实很危险。据相关专家介绍,这个动作容易导致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颈部骨折等。现在颈动脉狭窄、斑块检出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越来越受重视的心脑血管发病基础之一。血管中的斑块就像河沟里的流沙,易被血流冲走、改变位置,危险系数较高。当斑块深入血管,直击颈动脉,导致人体血管出现“大堵车”时,一旦剧烈活动,斑块脱落,就会堵塞血管,诱发脑梗。此外重度动脉硬化,会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在此基础上,剧烈活动颈部,如猛然转头或回头,颈动脉受压变细,管腔就进一步变窄,若椎动脉原本就有病变,则脑血流明显减少,诱发脑供血不足。还需要提醒的是,转脖子还可能会造成关节错位,很多眩晕的病人,会越转越晕。最后提醒各位听友,中秋和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假期出游旅行乘坐交通工具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坐的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更不要跷二郎腿。如果条件不允许,无法行走,坐着时也可以尝试做踮脚或勾脚的动作,以锻炼小腿肌肉,加速血液的循环与流通,防止血栓发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zl/89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