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解读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发布了第3版急性肺栓塞(APE)诊疗指南。与前两版比,新指南在危险分层、溶栓治疗、新型抗凝药物治疗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更新,更为实用,可操作性强。
更新1:细化危险分层
新指南进一步强化了危险分层概念,整合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超声心动图、CT和生物标志物等确定患者危险分层,进而决定下一步诊疗策略。对于高危患者,强调尽早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诊断,然后进行再灌注治疗,首选溶栓治疗(ⅠB)。非高危患者进一步分为高度和低中度临床可能性,对前者强调行CTPA明确诊断,后者可先行D-二聚体检查,对阳性患者进一步行CTPA。简化了肺栓塞严重指数评分(PESI)。高危患者需密切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血液动力学失代偿征象并及时开始补救性再灌注治疗(ⅠC),首选溶栓治疗(ⅡaB)。对有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者,可行外科肺动脉血栓切除术(ⅡbC),也可推荐经导管近端肺动脉血栓切除术或碎栓术(ⅡbB)。
更新2:推荐新型口服抗凝药
新指南首次推荐,4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均可替代华法林用于初始抗凝治疗(ⅠB)。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可作为单药治疗;达比加群和依度沙班必须在急性期胃肠外抗凝后才能应用。以上4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均不能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者(ⅢA)。新指南对APE长期抗凝治疗时程未做修订。大部分患者长期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而肿瘤患者长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更安全有效。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可替代华法林用于长期抗凝治疗(ⅡaB)。对不能耐受或拒绝服用任何口服抗凝药者,可考虑口服阿司匹林(Ⅱ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