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肺循环
肝门静脉
手背桡侧静脉输液,药物到达胆囊的路径:
药物依次经过头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右支→经胆囊动脉到达胆囊。
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到达阑尾的路径:
药物经臀部静脉网→臀上静脉和臀下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口服黄连素后尿液呈黄色,黄连素排出到体外的途径:
黄连素→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吸收)→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过滤)→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右侧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放置支架的路径:
导线→肱动脉→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头臂干→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
大隐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血栓经过的路径:
血栓→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肺。
氧气经何途径进入血液?
氧气→鼻腔→咽(鼻咽→口咽→喉咽)→喉(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血-气屏障→肺泡毛细血管血液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何途径排出体外?
二氧化碳→肺泡毛细血管血液→血-气屏障→肺泡→肺泡囊→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细支气管→小支气管→肺段支气管→肺叶支气管→主支气管→气管→喉(声门下腔→喉中间腔→喉前庭)→咽(喉咽→口咽→鼻咽)→鼻腔→经鼻孔呼出
误食硬币后硬币如何排除体外?
硬币→口腔→咽(口咽→喉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排出
洗胃时胃管(或做胃镜检查时胃镜)如何插入?
胃管→口腔→咽(口咽→喉咽)→食管→胃
鼻饲时鼻胃管如何插入?
鼻胃管→鼻腔→咽(鼻咽→口咽→喉咽)→食管(插管时注意食管的三处狭窄,避免损伤。)→胃
胆汁排泄的途径:
空腹:肝→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进食:肝→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
+胆囊→胆囊管
→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
尿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肾(泌尿)→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肾盂结石可经何途径排出体外,结石可滞留于何处?
肾盂结石结石排出体外要经过的器官:肾盂结石→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输尿管全长有三处狭窄:输尿管起始处、小骨盆上口处、穿膀胱壁处,男性尿道也有三处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结石排出时易滞留于上述狭窄处。
精子经何途径排出体外,又经何途径与卵细胞相遇?
精子由精曲小管(生精小管)产生→精直小管→附睾→输精管(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盆部)→射精管→尿道排出→阴道→子宫颈管→子宫腔→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与卵细胞结合
卵子及经血经何途径排出?
成熟卵泡排卵→腹膜腔→输卵管伞拾卵→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壶腹→输卵管峡→输卵管子宫部→子宫腔(经血)→子宫颈管→阴道排出
房水循环:
睫状体脉络丛生成房水→眼后房→瞳孔→眼前房→前房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泪液分泌:
泪腺分泌泪液→结膜囊→上、下泪点→上、下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
脑脊液循环:
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神经传导通路:
针刺左侧合谷穴(虎口区),此疼痛的传导路径:
痛觉→左桡神经→脊神经节→脊髓后角→二级纤维交叉→右脊髓丘脑束→右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右侧中央后回上2/3处。
下颌智齿疼痛,此痛觉的传导途径:
痛觉→下颌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二级纤维左右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1/3处。
光线进入眼内并产生视觉的途径:
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觉中枢(距状沟两侧大脑皮质)。
声波的传导和听觉的产生:
(1)空气传导:
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外淋巴→蜗管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节(1级神经元)→蜗神经→蜗神经核(2级神经元)→斜方体、外侧丘系→下丘(3级神经元)→下丘臂→内侧膝状体(4级神经元)→听辐射→听觉中枢(颞横回)
(2)骨传导:
声波→颅骨→骨迷路→外淋巴→蜗管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蜗神经核→斜方体、外侧丘系→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听觉中枢(颞横回)
腰椎穿刺:
临床常在第3、4腰椎间进行穿刺,最后针尖到达蛛网膜下腔即终池抽取脑脊液,针刺时,针尖依次通过皮肤→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黃韧带→硬膜外隙→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即终池。
腹部常见切口:
01正中切口
沿腹壁前正中线纵行切口,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
正中切口可以快速进入腹腔而不伤及肌肉、大血管和神经。可经过白线处、脐上或脐下的纤维组织行正中切口。由于白线处仅有小血管和神经分布至皮肤,因此相对出血较少,可避免主要神经的损伤。
其缺点是由于血供相对较少,如果缝合时边缘对合不良,术后常易发生变形和坏死。
可以选择自剑突至耻骨之间的白线处的任何部位作正中切口。因此该切口适合于腹部探查术。下正中切口(脐以下)常用于女性盆腔脏器手术。
02
旁正中切口
沿腹壁前正中线旁开约1~2cm纵行切口,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向外牵拉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
此切口损伤血管神经较少,可上下延长,故外科剖腹探察时常用。
03
经腹直肌切口
沿腹直肌中线纵行切口,层次与旁正中切口基本一致。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
此切口需分离腹直肌,损伤血管神经较多,但手术视野较好,亦为临床常用。
04
肋缘下斜切口
自剑突下2cm处,沿肋弓下缘下2~3cm向外下行斜切口,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
此切口对肝胆等手术暴露良好,但损伤的肌肉及血管神经较多,为临床肝胆外科常用。
05
右下腹斜切口
即麦氏切口,在麦氏点作垂直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切口,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
此切口各层肌交叉重叠,手术时需按肌纤维方向分开。由于暴露范围小,一般为阑尾手术时使用。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