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会计分析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

白癜风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实际成本法是购进材料时就按实际购买价款入账;而计划成本法是购进时先按实际成本入账,入库调整到计划成本入账。很多小伙伴对这两种方法是一脸懵,绕得云里雾里,基本就是死记硬背,但又背不下来。那么,这中间的逻辑到底是怎样的呢?

其实企业购进的材料在入库后都叫“原材料”,但是:

1.实际成本法下,入库前叫“在途物资”。

2.计划成本法下,入库前叫“材料采购”。

3.“在途物资”和“材料采购”都以实际成本入账,因为你去买东西,卖家可不管你单位的核算方法,都得该多少钱给多少钱。

4.计划成本法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她多了一个跟屁虫叫“材料成本差异”。

我们结合账务处理来看:

(1)如果是实际成本法:

甲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5月1日购入存货千克,单价10元,增值税税率13%,相关账款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购入时:

在实际成本法下,直接以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在途物资”科目:

借:在途物资×10=0(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1

入库时:

5月2日,相关存货已验收入库。

在实际成本法下,直接以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从“在途物资”结转入原材料科目:

借:原材料0(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0

领用时:

在实际成本法下,直接以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从“原材料”结转入“生产成本”科目:

借:生产成本0(实际成本)

贷:原材料0

总结:在实际成本法下,强调“从实际出发”,一切都是直接以存货的实际成本入账。

(2)如果是计划成本法:

甲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存货,5月1日购入存货千克,单价10元,增值税税率13%,相关账款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①购入时:

在计划成本法下,也是以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

借:材料采购×10=0(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1

②入库时:

5月2日,相关存货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每千克8元。

我是库管我做主,就按计划的“原材料”×8=入账,“材料采购”0给我约掉,那么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造成帐不平下不了班的万恶之源,就怼到“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

贷:材料采购0

此时账上剩下的相关科目就是“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而且“材料成本差异”在入库时是借超贷节,所以该案例中是记在了借方,记住他俩的关系就是--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牙膏我是刷,如影随形,同生共死,要来一起来,要走一起走;

③领用时:

出了库就不能听你的了,先把“原材料”转到“生产成本”,可这并不是实际的真实发生的成本,此时把跟“原材料”的同生共死的“材料成本差异”也一起转到“生产成本”,因为你的“生产成本”一定要反映真实的金额0才对,然后手拉手消失在茫茫人海:

借:生产成本0(实际成本)

贷: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

你会发现“材料成本差异”在出库时是借节贷超,这是自然而然的,因为转出一定是反方向才能归零嘛。

总结:计划成本法的中心思想就是“打补丁”。“材料成本差异”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请记住你是个帐不平就下不了班的会计,所以,放心大胆地,哪里不平怼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bf/103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