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病人的饮食与康复指导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的一种最常见类型。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

肺梗死(PI)为肺动脉发生栓塞后,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病因

年龄因素:肺栓塞的发生年龄多在50~65岁,而60岁以上可达20%,90%致死性肺栓塞发生在50岁以上。

活动减少:因下肢骨折、瘫痪、重症心肺疾病、手术、旅游者长时间乘飞机、坐火车、汽车旅行、长时间坐位打麻将等原因,或健康人平时肢体活动减少,降低了静脉血流的驱动力,导致血流淤滞,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曲张和血栓性静脉炎:因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一旦静脉内压急剧升高或静脉血流突然增多,栓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

心肺疾病:心肺疾病为我国肺栓塞的最常见原因,25%~50%的肺栓塞患者有心肺疾病,特别是心房颤动伴心衰的患者最易发生,其中尤以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起搏器植入者、慢阻肺合并肺心病者为多。

创伤:长骨骨折致脂肪栓塞,意外事故和减压病造成空气栓塞,寄生虫和异物栓塞;此外软组织损伤和大面积烧伤也可并发肺栓塞,可能因为受伤组织释放某些物质损伤了肺血管的内皮细胞或造成高凝状态所致。

6.肿瘤:许多肿瘤都可合并肺栓塞,以肺癌、消化系统肿瘤、绒癌、白血病等较常见,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本身可以作为栓子,另外肿瘤患者的凝血机制常异常。

7.妊娠和口服避孕药:孕妇之血栓栓塞病较同龄未孕妇女高7倍,服用避孕药妇女静脉血栓形成之发生率比不服药者高4~7倍,产后和剖腹产术后发生率也高。

8.其它原因:遗传性抗凝因素减少或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的增加;肥胖、某些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糖尿病、肺包囊虫病等。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及气促

胸痛

咯血

晕厥

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

咳嗽,心悸

下肢肿胀

下肢疼痛

护理: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饮食,少食生、硬及含鸡骨、鱼刺等食物,以防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消化道出血。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如牛奶、鸡蛋、瘦肉等食物,避免食用含丰富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甘蓝、肝等食物,特别是在华法林治疗期间,因维生素K摄入增加可减少华法林的作用,华法林作用是抑制K依赖性凝集因子的合成而引起。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禁酒,保持乐观情绪;积极治疗诱发疾病:慢性心肺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下肢静脉病变(炎症、静脉曲张)、骨折等诱发病因。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征象: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侧下肢肿胀最为常见,因此需测量和比较双侧下肢周径,并观察有无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发绀。下肢周径的测量方法:大、小腿周径的测量点分别为髌骨上缘以上15cm处和髌骨下缘以下1Ocm处,双侧下肢周径差1cm有临床意义。

康复指导

病人出院后要做到:①定期随诊,按时服药,特别是抗凝剂的服用,一定要保证按医嘱服用;②自我观察出血现象及注意早期出血症状,注意饮食,不可服用影响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强心剂等③按照医嘱定期复查抗凝指标,了解并学会看抗凝指标化验单;④平时生活中注意下肢的活动

(1)防止血液淤滞

①对存在发生DVT危险因素的人,指导其避免可能增加静脉血流淤滞的行为,如长时间保持坐位,特别是架腿而坐;穿束膝长筒袜、长时间站立不活动等。

②鼓励卧床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病情允许时需协助早期下地活动和走路。不能活动的病人,将腿抬高致心脏以上水平,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3)认识DVT(深静脉血栓)和PTE(肺栓塞)的表现

介绍DVT和PTE的表现,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出现一侧肢体疼痛、肿胀,应注意DVT发生的可能;在存在相关发病因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痰等表现时应注意PTE的可能性,需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或及时就诊。

欢迎







































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bf/2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