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拆弹之脾动脉瘤介入治疗

介入拆弹之脾动脉瘤介入治疗?

近日患有脾动脉瘤的刘某来到我院介入科,对于在半年前为他成功实施了脾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陈光斌介入团队表达感谢。原来半年前,刘某因为腹痛入院,结果行CT检查发现患有脾动脉瘤,而且瘤子长脾动脉主干开口处,脾动脉扩张迂曲明显,不论是实施支架植入腔内隔绝介入手术,还是实施瘤体栓塞介入手术,亦或实施动脉瘤旷置栓塞,都存在损伤血管或堵塞血管,甚至造成异位栓塞等严重情况发生。放射影像中心陈光斌主任带领介入科团队,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成功为其实施了可控弹簧圈瘤体栓塞术,瘤体栓塞满意,且未影响腹腔干、脾动脉血管,术后三天出院,半年后来院复诊,瘤体完全闭塞,腹腔干动脉、脾动脉血管通畅。

下面科普一下脾动脉瘤相关知识

1、脾动脉瘤是怎样一种疾病?

脾动脉瘤(splenicarteryaneurysm,SAA)占所有内脏动脉瘤的50%~60%,是一种发病率仅为0.1%~2.0%的血管性疾病,一般定义为病变部位的动脉直径扩张为正常情况下的1.5倍以上,一旦动脉瘤破裂,可能会发生致命性的失血,死亡率高达25%。既往通常采用外科切除或结扎的方式治疗SAA,但该种治疗方式创伤大,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近些年由于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方式的兴起,经导管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了SAA的首选治疗方法。

2、什么情况需要下治疗脾动脉瘤?

SAA适应症:SAA的干预指征一般包括(1)无症状的SAA直径>2cm;(2)无症状但每年直径增大0.5cm;(3)无症状但合并妊娠或准备怀孕的妇女,或合并门静脉高压者;(4)有症状的SAA,无论直径多大均应进行干预;(5)假性动脉瘤,无论多小,均应进行干预。

SAA治疗时机:真SAA破裂风险相对较低,一般在2%~10%,但是在存在风险因素的情况下,随着SAA直径>2cm,破裂风险增加。<2cm的SAA建议每三年进行影像学检查。SAA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随访过程中,SAA的大小和临床症状是决定治疗与否的重要因素,同时不能忽视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针对无适应症的SAA患者,定期复查、必要时进行治疗也是可行的。

3、介入治疗有哪些方法

不同介入治疗方法技术特点:SAA的介入治疗一般采用栓塞术和支架置入术。弹簧圈作为动脉瘤最常用的栓塞材料,较颗粒栓塞剂和生物胶更安全,不易栓塞胰腺、脾动脉分支及脾实质,因此作为SAA栓塞的首选。对于假性动脉瘤者,鉴于其瘤壁结构异常、破裂风险较高,因此一般不推荐采用单纯瘤腔内填塞法,多联合载瘤动脉旷置法进行治疗,且在操作时需要注意操作轻柔、采用细软的导管和适宜的弹簧圈。旷置法的原理在于隔绝动脉瘤两端,而对于动脉瘤流出端的栓塞以防止血流倒灌入瘤腔为宜,流入端栓塞要求致密,以防止血流入瘤腔。覆膜支架将动脉瘤载瘤动脉隔绝,避免血流对动脉瘤造成的冲击,导致瘤内形成血栓,且避免了对脾动脉的阻断,减少脾梗死和脾脓肿的发生。但SAA的载瘤动脉多较细且迂曲,而目前的支架输送系统较粗硬,难以准确输送到SAA的位置。并且有报道覆膜支架系统无法通过腹腔干分叉部到达SAA而失败的情形。支架置入治疗SAA应用较多的为裸支架置入联合弹簧圈栓塞。裸支架由于其柔顺性较好,尺寸较小,较覆膜支架更易操作,且适用于较迂曲的脾动脉。裸支架跨瘤颈置入可将弹簧圈限制于瘤腔内释放,既能保证载瘤动脉的通畅也能防止弹簧圈移位。目前还有一种通过改变动脉瘤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密网支架,能诱导瘤腔内血栓的形成,并促进瘤颈部的内膜化,重塑载瘤动脉。目前多应用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随着材料改进,经济费用的降低,将是未来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单纯瘤腔的栓塞,则要求弹簧圈填塞致密,且同时防止弹簧圈移位;使用可控弹簧圈栓塞技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弹簧圈的移位,造成异位栓塞而引起严重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经导管介入治疗SAA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根据不同类型及部位脾动脉瘤,合理选择介入方法是降低并发症、提高中远期疗效的有效手段。?

术前腹部CT图像:可见脾动脉起始部见瘤样扩张。?

术中DSA图像:腹腔干造影示脾动脉起始部可见瘤样扩张。在透视下经微导管将可控弹簧圈缓慢置入瘤体内。栓塞后造影可见,脾动脉瘤瘤体内栓塞密实、未见血流充盈,脾动脉血流通畅,脾脏供血完好。?通过血管造影可见典型的动脉瘤染色。再通过微导管直接进入瘤体的供血血管,避开正常的脾脏供血血管,在治疗动脉瘤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正常的脾动脉供血。

三个月后的CT:复查可以看出,以前突出的动脉瘤已经充分闭塞,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

相关链接:

介入科诊治范围

一、血管疾病

1、出血性疾病(括鼻腔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腹盆腔出血、外伤出血等、医源性岀血、肿瘤或血管疾病出血等)介入微创诊疗;

2、外周血管疾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漏、动脉瘤、动脉夹层、血管狭窄及闭塞等)介入微创诊疗;

3、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症的介入微创诊疗;

4、血栓性疾病、重症肺栓塞综合介入治疗;

5、DSA导航下下肢静脉曲张经皮穿刺泡沫硬化术。

二、肿瘤疾病

1、良性肿瘤(各部位血管瘤、子宫肌瘤等)介入微创治疗;

2、恶性肿瘤(肝癌、肺癌、胃癌、胰腺癌、肾癌、骨肉瘤等)动脉栓塞、粒子植入、射频消融介入微创治疗。

三、腔道疾病

1、气管、食道、胆道、肠道、尿道等腔道狭窄及梗阻性病变介入微创治疗;

2、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3、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综合介入:导丝疏通+臭氧灌注+药物灌注。

四、疼痛疾病

1、射频消融术、臭氧消融术、化学消融术、切吸术—综合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2、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脊椎骨折、血管瘤、骨髓瘤、转移瘤等。

五、介入减容术

1、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性脾切除术;

2、难治性前列腺增生动脉栓塞术。

六、CT介入诊断、治疗

1、肺结节、肺肿块穿刺活检;

2、肝、脾、肾、胰腺、腹腔、盆腔肿块穿刺活检;

3、骨肿瘤穿刺活检、骨水泥注射;

4、肝、肺、盆腔等实体瘤微波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5、其它部位的穿刺活检

陈光斌:主任医师、放射影像中心主任兼介入科主任(,)

李江山:介入科技术主任/副主任医师(,)

唐先志: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谢兴武: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贺欢: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bf/82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