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公司上会,53家被否,今年前三季度,拟IPO公司上会被否率为13.09%,较去年个位数的被否率明显上升。
不过,从被否案例来看,发审委的审核尺度并无太大变化,折戟公司的“通病”也与以往相似,主要包括:持续盈利能力存疑、财务数据横向及纵向比较异常、信披及内控规范度不够等。
问题一: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梳理今年的未过会公司,因持续盈利能力存疑而被拦下的不在少数。其中,有的公司利润表虽然“好看”,但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却“阴云密布”,预示着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
如9月下旬IPO上会被否的上能电气,年、年、年实现净利润三连增;年上半年业绩为万元,同比增长逾四成。但上能电气最终依然折戟,其“命门”就在连续三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预披露材料显示,上能电气年至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8万元、-.48万元、-19.02万元。此外,发审委还注意到,上能电气营收及业绩“稳步攀升”的同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呈上升之势。年末、年末、年末及年上半年末,上能电气应收账款分别约为1.22亿元、1.65亿元、2.87亿元、3.64亿元。在上述报告期,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偏高,始终处于80%以上。
综上,发审委对上能电气的审核意见为:公司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指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资产负债结构是否合理?现金流量是否正常,是否或已经对持续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除了公司自身经营状况,行业环境的变化同样会影响持续盈利能力。这一点,也逃不过发审委的眼睛。以里伍铜业为例,原拟于去年9月上会的该公司因“有相关事项需进一步确认”,被取消审核。今年4月,里伍铜业再度冲关,还是未能过会。发审委指出:公司应结合第一大客户康西铜业拟异地搬迁重建并暂停冶炼,以及铜矿石价格变化、公司出产铜矿石品位等,进一步说明公司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问题二:横向纵向比较异常
如果说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审核是拟上市公司的“试金石”,那么,与同行业公司的横向比较及与企业自身历年数据的纵向比较,则是考察拟上市公司业绩合理性、真实性的“透视仪”。
有投行人士表示:“相较于业绩的下滑,爆发式增长所暗藏的财务真实性风险甚至财务造假可能更受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