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姚雨,乔诺战略到执行首席专家,知名跨国公司业务集团CFO、财经COE总裁
最近在和企业家沟通中发现,很多人都从谈增长,逐渐变成了如何效率最优的话题。
过去很多企业为了增长,埋头奋勇苦干,看似收入增长了,市占率提高了,但回过头才发现一身伤:
客户的款收不回来,合同账期越来越长,应收账款“屡创新高”;存货不断积压,仓库爆仓,高管哀声怨道,资产变现效率不断降低,开始渐变账上富贵,慢慢压垮企业的正常持续发展。
一、存货和应收的难题众所周知,如果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跟净利润相当,意味着一整年的经营结果,已经落袋为安了,是真金白银,可以良性循环起来。如果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是负的,意味着企业要么靠着银行贷款在活命,要么靠着股东输血生存,是很难持续的。
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就是资本不断烧钱投入,但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导致资金一断供,企业就关门。所以企业自我造血的能力才是根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之本。
过去的江湖“巨无霸”恒大地产,因高杠杆野性扩张,也因高负债轰然倒下。
年中报显示恒大负债为1.97万亿元,总资产为2.38万亿元。换言之,资产比负债还多了亿元,这意味着把恒大全部卖了还掉债务后,公司还有亿元的净收入,这样看恒大应该不会发生债务问题啊?
不过,资产不代表现金,或者说现金是资产最重的一部分。
根据年中期资产负债表(B/S)来看,2.38万亿元的总资产中有1.42万亿元是存货。恒大集团的业务范围很广,但主要还是房子,这1.42万亿存货里,大部分是待售房源和正在建造的期房,如果这些能够全部变现,则恒大的债务危机立马解除,不过实际不可能发生。
存货导致的现金流问题,活生生压垮了这样一个巨无霸。
除开存货的日趋积压,回不了的款导致的坏账问题越来越严重,合同账面的利润兑现不了,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逐渐恶化。
某老牌家电企业,与国外的某大客户进行了商业合作。自年开始,不断将电器发往国外,但电器发送出去了,货款却没有收到,双方的合同账期还不断拉长。销售辩解道“现在市场拓展困难,竞争对手为了签单也都这样做,我们不跟上,怎么抢订单争取客户啊?”
国外公司货款的长期拖欠,导致该家电企业的应收账款,连续几年达到新高,应收账款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份额逐年增加,到了年,该家电企业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高达60亿元,其中这家国外公司的欠款就高达48亿元。
所以,即使资产负债率不高,但随着款回不来,坏账增加,现金流不断收紧,产品研发投入跟不上,该老牌家电企业逐渐退出大众的视野及市场的第一二梯队。
正是因为日常经营中对运营资产的不重视,导致大量企业资金困在了应收账款和存货中,拖慢了资产变现速度,也拖垮了企业的商业循环效率,陷入不健康的发展。
二、运营资产管理常见误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调研过大量企业后发现,很多企业:
一、意识上:全公司都紧盯收入和利润,忽视现金流和运营资产的健康度
成长、盈利、现金流被称为财务管理“金三角”,任何一角的疏忽都会导致公司的经营风险。
但奇怪的是:只要是公司的CEO都喜欢看收入、利润,那代表增长、奖金、分红和股市的飞扬;却很少有公司的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