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访视及术前准备注意事项
一、一般情况
1、年龄:
(1)≥65岁:建议行心脏彩超,如有异常,请心内科会诊;
(2)≤12岁:是否患先天性疾病;近一个月内是否患上感等疾病;
2、体重/体重指数(BMI):BMI≥28
(1)是否为病理性肥胖,必要时请内分泌科会诊;
(2)是否并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必要时请五官科会诊;
(3)困难气道评估:甲颌距离、张口度、改良Mallampati分级。
3、禁食、水时间
食物种类
最短禁食时间(h)
清饮料
2
母乳
4
婴儿配方奶粉
6
牛奶等液体乳制品
6
淀粉类固体食物
6
油炸、脂肪及肉类食物
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一般应≥8
注:
①上述推荐建议适用于接受择期手术的健康患者(包括婴幼儿、儿童),不适用于孕妇,急诊手术患者视病情、并存疾病、禁食水情况等综合判断;
②清饮料包括清水、糖水、无渣果汁、碳酸类饮料、清茶等,但不包括含酒精类饮品;
③牛奶等乳制品的胃排空时间与固体食物相当。
二、并存疾病
1、高血压病:
(1)基线血压控制在/mmHg以下,若血压持续偏高,考虑暂缓手术并请心内科会诊;
(2)虽尚存争议,但还是更推荐术前停用ACEI和ARB类药物24h,改用CCB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①术前长期口服者继续服用;②有3种以上修订后心脏危险指数者以及心肌缺血的中、高危患者,术前开始应用是合理的;③不应在手术当天开始应用。
依据校正的心脏风险指数制定的临床危险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和/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肾功能不全(肌酐>umol/L和2mg/dL或肌酐清除率<60ml/min/1.73m2)
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1)对于利尿剂,是继续使用还是停用2-3天尚存争议,但无论怎样都强烈建议监测电解质;
(2)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可乐定,为避免突然停药诱发血压严重反跳,建议术前不必停药;
(3)术前停用利血平(如利血平片、复方降压片、降压0号)1周以上。
2、心脏疾病
1)冠心病
(1)明确是否并存冠心病:病史、用药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超、CTA、冠脉造影检查、支架植入等,必要时请心内科会诊;(2)有明显症状者,暂缓手术,请心内科会诊;
(3)心梗≤3月,延期手术(限期手术应>4周);
(4)对于疑似冠心病患者,按冠心病处理。
2)心功能不全
(1)请心内科会诊;
(2)明确患者活动当量(METs),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级别(NYHA分级)和类型(EF值降低/中间值/保留);
(3)心脏彩超、BNP(NT-proBNP);
(4)对新诊断为心衰的患者,建议中、高危非心脏手术推迟至心衰治疗后3月;
3)瓣膜疾病
(1)心脏彩超,心内科会诊;
(2)有症状的严重瓣膜疾病者,建议治疗瓣膜疾病后再行非心脏手术。
4)心律失常
——病史,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必要时请心内科会诊。
(1)室性心律失常
①建议术前继续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②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循环稳定且无症状者可考虑手术;
③多形性VT、有症状且存在循环不稳定者,延期手术,并请心内科会诊。
(2)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颤
①继续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②房颤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附壁血栓;
③有症状房颤者,静息心率控制在80bpm以下;
④有症状房颤且左室EF值保留者,心率控制可适当放宽(平静心率bpm)。
(3)传导阻滞、缓慢性心律失常
①动态心电图,电生理检查;
②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或不伴(多)束支传导综合征,心内科会诊,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
③心内科会诊,确定是否为病窦综合征,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
(4)心肌病
①心脏彩超检查;
②心内科会诊,必要时延期手术。
3、呼吸系统
(1)COPD
①戒烟(越早越好),加强营养支持,康复训练;
②氧疗,维持静息PaO2≥60mmHg或SpO2>90%;
③影像检查(DR、CT),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确定METs,GOLD分级,ABCD分组(详细内容可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④术前持续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慢阻肺患者推荐维持吸入至手术当日;
⑤有明确咳嗽、咳痰者推荐使用祛痰药;
⑥COPD急性加重者,加用抗生素;推荐术前一周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首选吸入);
⑦请呼吸科会诊,必要时延期手术。
(2)哮喘
①戒烟(越早越好);
②明确哮喘类型、分期、分级、可能诱因、发作后有效治疗药物、最后一次发作情况,若处于急性发作期,则延期手术,必要时请呼吸科会诊;
③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
④持续用药的患者持续用药至手术当日,术前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沙丁胺醇(吸入);
(3)呼吸系统感染(上感、咽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
①戒烟,抗感染治疗;
②建议择期手术推迟至完全治愈1-2周后;
(4)肺心病、其他肺疾病
①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
②请呼吸科会诊,必要时延期手术。
4、脑功能及神经系统
(1)有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脑梗塞病史者,建议行颈动脉彩超、脑部CT、MRI检查,请神经内科会诊,必要时行脑血管CT或造影、支架植入;
(2)近期(3个月)脑卒中或脑梗塞患者,不建议行择期手术;
(3)不建议术前常规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尤其是老年患者,特别是术前即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C)、阿尔茨海默症等)者。
(4)帕金森、癫痫
①明确患者用药情况(药物种类、剂型、剂量、服药时间),避免突然停药,尽量保证按平时的服药计划服药,必要时请神经内科会诊;②帕金森患者避免使用可促发帕金森病症状的药物(如甲氧氯普胺、丁酰苯类、吩噻嗪类和抗毒蕈碱药物);避免使用琥珀酰胆碱;对正在接受司来吉兰治疗的患者,禁止使用哌替啶;明确其他与病情及患者所服药物相关的禁忌药物,必要时请药师会诊;
③尽量明确癫痫的原因(继发性?特发性?);
④手术尽量安排在当天第一台。
(5)精神疾病
①明确患者病种(如抑郁症、双向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病史、用药情况等,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及药师会诊。
②三环类抗忧郁药(SSRI):避免突然停用,特别是帕罗西汀和氟伏沙明,以免引起停药综合征尽量避免联合使用哌替啶、曲马多、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谨慎使用5-HT受体阻滞类止吐药(如格拉司琼)、阿片类药物等可能引起五羟色胺综合征的药物。
③三环类抗忧郁药(TCA):避免联合使用氯胺酮、哌替啶、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等。
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避免联合使用哌替啶、曲马多、SSRI等药物;局麻时避免添加肾上腺素;建议择期手术前2周停用,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及药师会诊。
⑤锂制剂(Li):监测心电图和锂浓度是避免锂中毒的必要措施;为预防锂在肾脏大量的重吸收,可以合理给予静脉含钠溶液;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ACEI会增加锂中毒的风险;严禁使用噻嗪类利尿剂。
5、骨骼肌肉神经相关疾病
(1)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①了解病情及用药情况,对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围术期继续使用,术前可考虑给予“应激激素”;
②建议术前常规行颈部影像学评估(侧位伸屈位片),充分进行气道评估,无论何种手术,都需做好困难气道的插管准备;清醒下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可能是最安全的选择;
③建议术前行肺功能检查;
(2)脊髓损伤
①急性脊髓损伤
a.仔细了解病史及可能存在的其他伤情,完善检查,明确脊髓损伤节段及程度,在进行任何操作或处理时必须避免二次损伤;
b.优先确保气道及呼吸安全,必要时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c.可给与甲泼尼龙减轻神经损伤;
d.脊髓损伤24h后,禁止使用琥珀酰胆碱。
②慢性脊髓损伤
a.进行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明确脊髓损伤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如呼吸功能受限、肾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等);
b.对于呼吸储备有限的患者应慎用术前药,避免采用肌间沟神经阻滞等可能影响呼吸功能的麻醉方式;
c.拟在脊髓损伤平面(尤其是T10以上)以下进行手术前,尤其是拟行膀胱和肠的操作时,应该给与有效的麻醉(全麻、椎管内、局麻等),谨防出现植物神经反射亢进症,并提前准备好血管扩张药和阿托品等药物;
d.禁用琥珀胆碱。
(3)多发性硬化症(MS)
①由于MS患者选择区域麻醉尚存争议,考虑临床实际,选择全麻可能更为稳妥;若选择区域阻滞,布比卡因浓度最好低于0.25%;
②避免使用琥珀酰胆碱。
6、肝脏疾病
(1)肝脏影像检查,心脏彩超、血常规、肝、肾功、凝血、电解质等检查,必要时请会诊;
(2)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
(3)监测凝血,必要时可给与维生素K、血液制品等纠正凝血状态;
(4)避免非必要的食道内操作(特别是已明确存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如留置胃管;
(5)肝脏功能Child-Paugh分级
参数
A(低危)
B(中危)
C(高危)
胆红素(mg/dL)
<2
2-3
>3
白蛋白(g/L)
>35
30-35
<30
PT延长时间(秒)
1-4
4-6
>6
肝性脑病
无
中度
重度
营养
优
良
中
腹水
无
少量
大量
手术危险性(死亡率)
<5%
25%
>50%
A级:可相对较安全的行大部分手术;
B级:推荐改善肝脏功能后再行手术;限期(或急诊)手术需在充分准备及密切监测下手术,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
C级:不建议行择期手术!
7、肾脏疾病
(1)完善血常规、凝血、肾功、电解质等各项辅助检查,确定肾脏清除率,明确肾脏功能,必要时请肾内科会诊;
(2)避免常规使用术前药物(安定、阿托品),禁止使用哌替啶止痛;
(3)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脏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造影剂等);
(4)透析患者应在术前24h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且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肝素,手术当日血钾水平控制在5.5mmol/L以下。
8、胃肠道
(1)胃溃疡、应激性胃溃疡(胃炎)
①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②术前给于抑酸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
(2)反流性食管炎
①避免常规使用抗胆碱能药物;
②术前给于抑酸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
(3)促胃肠蠕动药、胃酸分泌抑制剂、抗酸药及止吐药的使用建议:
①误吸风险增高的患者,可以在术前使用上述药物;
②对误吸风险无明确增高的患者,不推荐常规或联合使用上述药物;③不推荐将抗胆碱能药物用于降低误吸风险来使用。
9、内分泌系统
(1)糖尿病
①明确病程、治疗方案,监测血糖(餐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建议术前空腹血糖≤10mmol/L,随机或餐后血糖≤12mmol/L;HbA1C>8.5%者建议推迟择期手术:
②当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或并存明显的外周血管、神经并发症者,请内分泌科会诊,必要时延迟手术;
③合并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综合症)者推迟择期手术!
④手术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和非胰岛素注射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术前最好停用24小时;肾功能不全或使用静脉造影剂的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24~48小时;停药期间使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无需禁食水的短小局麻手术可保留口服降糖药。
⑤术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调整,见下表。
胰岛素剂型
常规给药频率
术前一日
手术日
长效胰岛素
Qd
不变
早晨常规剂量的50-%
中效胰岛素
Bid
不变
早晨常规剂量的50-75%
如晚间用药,给予常规剂量的75%
中效/短效混合胰岛素
Bid
不变
更换为中效胰岛素,予早晨中效成分剂量的50-75%
短效或速效胰岛素
Tid(三餐前)
不变
停用
胰岛素泵
不变
泵速调整为睡眠基础速率
(2)甲状腺功能异常
①行甲状腺手术者,鉴于我院目前主要是局麻,术前准备按外科要求准备;
②行非甲状腺择期手术者,术前一定保证甲状腺功能正常,必要时请内分泌科会诊;
③对于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建议行CT检查明确气管受压情况;
④术前给予地塞米松(2mg/6h)是合理的,无论是否为急诊;
⑤术前避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
10、抗凝及血栓
(1)常见抗凝药与区域麻醉(见下表)
药物
用法
阻滞前/拔管前
需停药时间
椎管内留置导管期间用药
阻滞后/拔管后
恢复用药时间
抗凝血酶药
普通肝素
预防/治疗
4h且APTT正常
谨慎
4h
LMWH
(皮下)
预防
12h
谨慎
4h
LMWH
(静脉)
治疗
24h
不推荐
4h
华法林
口服
4-5d且INR≤1.4
不推荐
立即恢复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无联合用药)
无需停药
无禁忌
无禁忌
氯吡格雷(波立维)
7d
不推荐
6h
抗纤溶药
链激酶
10d
不推荐
10d
中草药
大蒜、银杏、人参
无须停药
无禁忌
无禁忌
(2)实验室检查与椎管内麻醉
实验室检查
正常值
低危
需进一步个体评估
避免椎管内麻醉
PT
11-14s(INR:0.8-1.2)
INR≤1.4
INR:1.41-1.7
INR>1.7
APTT
25-37s
正常值上限
超过正常值1-4s
超过正常值4s
PLT
(-)X/L
>80X/L
(50-80)X/L
≤50X/L
(3)冠脉血运重建后择期非心脏手术时机
CABG(冠脉搭桥)>4周
PTCA(球囊扩张成形)>2周
BMS(金属裸支架)>4周
DES(药物洗脱支架)>1年
(4)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临床表现及病史
评分
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
1
下肢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制动
1
卧床超过3天,或12周内接受过大手术
1
沿深静脉走形有局部压痛
1
下肢肿胀
1
双侧胫骨结节下10cm处周径之差>3cm
1
患侧小腿指陷性水肿
1
进展期癌症
1
可作出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其他诊断
—2
①建议根据病史及危险因素分析评估,进行DVT形成危险分级及Wells评分(上表)。
Wells<2分:检测D-Dimer,若正常,可排除DVT;若异常,进行双下肢血管加压超声检查;
Wells≥2分:直接进行双下肢血管加压超声检查及相关检查。
②VTE形成危险因素评估及术前处理(见下表)
危险分级
危险因素
术前检查
术前处置
低度危险
术前卧床超过3天,或大手术后12周;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制动;久坐不动;肥胖;妊娠/分娩;静脉曲张等。
若D-Dimer(+),行下肢静脉彩超;
若B超提示有DVT,明确其位置和状态。
低度危险无血栓者采用基础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包括下肢肌肉按摩、足踝活动、抬高患肢;
辅助措施包括弹力袜、足底泵等。
中度危险
年龄40-60岁;膝关节手术(2周内);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或化疗;充血性心衰;呼吸衰竭;激素替代治疗或口服避孕药;脊髓瘫痪;妊娠/产后;DVT后;血栓形成倾向;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等;
尽快行下肢静脉B超检查,若无血栓,1周后或术前1日复查;
若B超提示有DVT,明确其位置和状态。
(1)中高度危险无血栓者:
基础预防+药物预防,维持至术前12h,低分子肝素或IU,Qd;
(2)中高度危险有血栓者:
尽量采用抗凝溶栓。如有抗凝禁忌或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不能抗凝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防止静脉滤网,或转血管外科治疗。
高度危险
年龄>60岁;骨盆、髋、下肢骨折及下肢严重软组织损伤;髋、膝关节置换术(预计2周内进行);重大腹部外科手术后(1月内);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脊髓损伤;高血压III级;糖尿病酮症;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
极高度危险
≥2项高度危险因素;
1项高度危险因素+低中度危险因素2项。
术前必须进行抗凝治疗,维持至术前12h,低分子肝素IU,Bid,根据患者凝血及血栓变化情况决定抗凝持续时间;
若抗凝后出现出血倾向,应记录出血的时间、部位、程度;查凝血和D-Dmier,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风险。
11、急诊创伤(休克)
(1)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尿量、神志、皮肤及疼痛等生命体征,尽快评估患者气道(A)、呼吸(B)和循环(C),并注意颈部脊髓损伤的风险,并尽量保证患者体温正常,需强调的是,整个围术期都必须对伤情进行持续地动态评估。
(2)持续全面评估: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