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在肺栓塞诊断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最常见类型,通常所称的肺栓塞即指PTE。肺栓塞由于突发率高、易误诊及漏诊的原因,死亡率很高。虽然呼吸困难、胸痛和咳血被视为典型PTE三联征表现,但不具有特异性,具有症状的患者数量不到发病总数的1/3。栓子栓塞肺的面积小,患者呼吸、心跳、胸痛、胸闷症状几乎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目前大量漏诊肺栓塞的原因。栓塞面积大的导致病人死亡。国内有报告显示误诊率在80%左右,我国PE的死亡率占死因的第四位。未经正确治疗的PE住院病死率高达30%,但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PE的病死率可降低2%-8%。因此正确诊断是降低PE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住院患者、肾病患者,都应当常规进行影像学筛查肺栓塞。肿瘤患者(术后1月内、放化疗期间、姑息治疗期间)、下肢关节病变患者,常规检查血D-二聚体、下肢静脉超声;如果D-二聚体增高(0.75ng/ml),下肢静脉超声发现血栓;应当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筛查肺栓塞。

核素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以方法简单、安全,无创性及较高的敏感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有较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可应用。有报道显示[1],核素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肺灌注显像联合胸片对于肺栓塞的诊断与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有同样的准确性。国外研究证明[2]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进行肺通气断层显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4%和72%。有文献报道,核素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诊断不典型亚肺段栓塞的准确性为83.69%,而CT或磁共振成像肺动脉造影对亚肺段以远端肺动脉栓塞探测灵敏度较低,仅为19.05%,因此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尤其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可作为远端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有作者认为,以下情况优先考虑使用核素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检查:临床上有中度或高度肺栓塞可能性的患者;肺栓塞治疗后随访,评价肺灌注的恢复情况;再次出现症状而临床疑诊复发者。

核素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一般采用一日法。先行锝气体肺通气平面显像,将10-15mci/0.1ml的高锝酸钠(Na99mTc04)注入锝气体发生器的石墨坩埚内,在充满氩气的密闭装置内通电加热在℃的条件下生成锝气体后,指导患者坐位用嘴咬住口管,鼻夹夹住鼻子试吸氧气,使其适应此种呼吸,然后吸入锝气体,直至γ计数率达2K/S,选用低能通用型准直器,矩阵X,能峰Kev,窗宽20%,预置计数K,患者仰卧位采集双肺前位(ANT)、后位(POST)、左侧位(LL)、右侧位(RL)、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左后斜位(LPO)及右后斜位(RPO)八个体段影像。肺通气平面显像完毕后行SPECT/CT采集,先行CT定位扫描(90Kev、50mA、扫描长度mm、扫描时间5.2S、放大倍数1.0、矩阵X),定位片后选择局部断层扫描的范围,范围确定后分别进行CT螺旋扫描(mA、矩阵X、放大倍数1.0、层厚3mm、层间距1.5mm共采集层、扫描时间9.13S)和SPECT逐层扫描(矩阵64X64发大倍数1.46双探头各旋转°、步进5.6°、共采集64帧20S/帧、采集时间10min40S)数据重建后获得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三维图像、CT图像和同机融合图像。肺通气显像完毕后,患者保持仰卧位,经静脉缓慢注射99m锝标记的大颗粒聚合白蛋白(99MTc-MAA)25mci,同时给予鼻导管低浓度给氧(氧流量为3L/min),5-10min后采集肺灌注平面及SPECT断层显像,NM断层扫描采用15S/帧,采集时间8min,其余采集条件和图像处理与肺通气显像相同。

核素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图像中可显示相应有左肺上叶的尖、后、前、上舌、下舌段,左肺下叶的背、前基底、内基底、外基底、后基底段;右肺上叶尖、后、前段,右肺中叶的内侧、外侧段,右肺下叶的前基底、内基底、外基底、后基底段共计20个肺段。肺灌注显像可反映肺毛细血管的灌注情况,可以直接显示病变部位和大小,而肺通气显像可反映气管通畅情况,两者的“不匹配”(肺血流灌注显示多个肺段放射性分布缺损,而相应肺段的肺通气显像正常)可诊断PE。核素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病变分布特点: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背段多于前段。这可能与肺血流分布有关,右肺占双肺血流的55%、下叶和背段血流分布大于上叶和前段。血流量大的部位发生血栓的概率明显增高。一般可将显像结果分为三类:①高度可能,其征象为至少一个或更多个肺叶段的局部灌注缺损,而该部位的通气良好或x线胸片无异常;②正常或接近正常,肺灌注扫描完全正常;③非诊断性异常,肺通气扫描和肺灌注扫描均有缺损,可见于肺栓塞,但也可见于其他多种肺疾病。对于少数核素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的需行CTPA、D-二聚体、血气分析、MRI等辅助检查确诊。

另外引起PE的主要原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有50%-70%的栓子来自下肢静脉,其中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栓子占9.6%。当临床怀疑PE时在选择核素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时,尽可能联合双下肢深静脉核素显像,能够有助于PE的病因诊断。

参考文献:

WangF,FangW,LvB,etal.Comparisonoflungscintigraphwithmulti-slicespiral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治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yy/14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