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年轻女记者崴脚12天突然离世,青年才俊商界精英‘飞来横祸’,高龄准妈妈分娩过程遭遇意外生命威胁”等类似报道屡见不鲜,而背后的杀手就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如血栓,空气,脂肪,羊水等)阻塞肺动脉系统导致的临床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来自静脉的血栓,多为下肢静脉及盆腔静脉。栓塞发生后会出现肺组织严重供血障碍,发生坏死即出现肺梗死。急性发作期病情凶险。经国外资料统计,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高达25-30%,而肺栓塞由于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一定的特征,因此容易出现漏诊,导致疾病不能及时治疗影响预后。
哪些疾病或高危因素让你与肺栓塞无限接近
①创伤。如主要部位的骨折(髋部骨折发病率50-70%)。②手术,腹部大手术(15-30%)以及长期卧床。③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30-60%),充血性心力衰竭(12%)。④其他,如吸烟,妊娠,恶性肿瘤,静脉化疗,肥胖,长期航空或乘车,口服避孕药等。
当患者出现肺栓塞后,可能产生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气促,胸痛,咳嗽咳血,心悸或晕厥等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提示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在两小时内死亡。
及时有效的抗凝治疗对肺栓塞至关重要
肺栓塞的治疗手段包括溶栓及抗凝两部分,对于大面积的血栓,需要立即溶栓。临床超过90%的患者都是非大面积的肺栓塞,因此抗凝治疗可以防止患者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并依靠患者自身的溶栓机制得以好转。抗凝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口服抗凝药和注射抗凝药物。由于抗凝治疗疗程较长,在住院期间,患者可由医务工作者协助进行抗凝药物的皮下注射,而出院后,则需要遵医嘱进行口服或皮下注射抗凝药物。
家庭抗凝治疗细节指导
随着家庭抗凝治疗的开展,皮下、口服抗凝药的自我护理和观察成为了治疗的关键所在,故患者及家属需要学会皮下注射抗凝药物的要点和方法。
①注射前需清洁双手和注射区域,双手捏起皮肤,呈2cm高褶皱。
②从褶皱定点处垂直进针,完全没入针头,缓慢注入。
③保持皮肤褶皱,抽出针头,按3-5分钟。(具体操作细节可在住院期间咨询床位护士,由专业人员进行教学。)
④患者注射时,可采取平卧或半卧位,若自行注射可采取半卧或坐位。扎针时避开脐周2cm及伤口,疤痕等皮肤异常处。
⑤需时常更换注射部位,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不可挤按、揉搓或热敷针扎处部位。
⑥若针扎处皮肤出现少量出血或小块淤青为正常现象,适当按压3-5分钟该部位,下陷1-1.5cm可减少出血发生,促进药物吸收。
⑦需要避免长期卧床,适度活动,合理饮食。
⑧注射抗凝药时尚需要服用其他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口服类抗凝药,需要告知医生并严格遵循医嘱。
患者在服用抗凝药期间,医院复查,如凝血功能等,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如遇碰头部,或者外伤后出血,或鼻腔出血不止,刷牙时出血明显增多,月经量明显增多或有异常的阴道出血,大小便颜色异常(棕色小便,红或黑色大便),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点,头晕头痛、呕吐、咯血或其他身体不适有恶化倾向,需要及时就医。
王南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