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保护孕妇、备孕患者不受心率失常疾病困扰?如何让对射线敏感、肾功能不全、活动受限等合并症患者不受X线影响?医院绿色电生理技术帮您解决烦恼。如今,医院团队完成的无射线绿色手术、孕妇绿色手术例数均居世界首位。年在国际上率先成立“无射线导管室”,目前已经累积成立3家“无射线导管室”,病例超过例,在全国和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魏永祥做客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介绍,房颤治疗首推医院。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魏永祥、急诊危重症中心副主任医师左做客直播间)
医疗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1、“五”个多学科抢救团队保障患者安全
随着医改持续深入和分级诊疗逐步推进,医院收治疑难危重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在已经有妊娠合并心脏病多学科抢救团队和主动脉夹层抢救团队的基础上,又创建了三支特色病种的MDT抢救团队。
ECMO辅助抢救多学科团队(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ECMO抢救小组、急诊危重症中心、CCU、呼吸科、心脏外科、感染科)。重点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动脉栓塞、严重感染中毒性休克、暴发性心肌炎伴循环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循环助衰竭需要ECMO辅助治疗的患者。自年6月成立至今,抢救急诊患者23人,存活12人,抢救成功率52%。
消化道出血多学科抢救团队(消化内科、急诊危重症中心、介入诊疗科、普外科、综合外科监护室、手麻中心、心内科、心外科等科室组成)。心脏手术抗栓治疗合并消化道出血会显著增加死亡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涉及多学科、多环节,往往患者不能在最佳时间窗获得内镜止血等积极救治措施。年1月成立至年10月份抗栓治疗过程中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抢救例数共例,止血成功率%。
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急诊危重症中心、呼吸与重症科、介入科、血管科、心外科、体外循环中心、血液科、影像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科室组成)。充分发挥在心、肺、血管疾病急重症救治方面的综合优势,参照美国PERT建设的先进经验,在年底成立了亚洲首家、国内首支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对拟诊或确诊肺栓塞的患者及时经由团队集体评估和讨论,并迅速做出临床诊疗决策,显著提高了肺栓塞患者救治水平,改善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2、“四”个多学科联合特色专病门诊
我院近期又推出四个多学科联合特色专病门诊:睡眠障碍门诊、初诊筛查鉴别门诊、联合瓣膜门诊、中西医联合慢病门诊,这些门诊的建立都是依需而建的。比如联合瓣膜门诊,就是针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患有中、重瓣膜疾病同时合并有冠心病、肺病等其它疾病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的情况,多学科协作,内科询诊,超声检查,外科会诊,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微创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欢迎。这几个专病门诊的京医通预约挂号途径分别是:睡眠障碍门诊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初诊筛查鉴别门诊在全科,联合瓣膜门诊在干部保健科,中西医联合慢病门诊在全科和中医科里都可以约。
3、“七”个专科护理门诊免费为您指导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医院年开设了7个专科护理门诊,即静脉治疗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健康咨询、腹膜透析维护、慢性肾脏病管理咨询、围产期护理咨询、心理护理咨询门诊。
医疗也需要“匠心”
1、一项2万人随访20年的高血压研究结果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刊登了医院一项新成果,针对2万人随访20年研究,与血压/80mmHg相比,中青年血压~/80~89mmHg者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升高,但在60岁者中则未见增加。血压-/80-89mmHg的中青年人绝大多数为心血管病中低危人群,按照目前指南尚不需药物治疗,但是应切实落实生活方式干预,真正把血压控制下来,而不能流于空谈。同时,研究发现在老年人中,将-/80-89mmHg诊断为高血压并将血压降至/80mmHg以下尚需谨慎。最近发表的欧洲高血压指南也建议65-80岁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血压控制在-mmHg即可,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2、“绿色心脏”,“绿色电生理”
医院是世界上最大的介入心脏病学中心之一,介入心脏病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X线照射指导下进行手术,医生们需要披上铅衣:“重装作业”,顶“线”前行,为患者解除病痛,同时也在承受着X线辐射造成的严重后果,接触者易导致皮肤、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眼睛等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医院是北京市妊娠合并心脏病转会诊中心,绿色电生理技术可以更好的保护孕妇、备孕患者不受心律失常疾病的困扰,部分特殊患者如射线敏感、肾功能不全、活动受限等合并症情况下也需要不在X线环境下的绿色介入操作。
医院马长生和喻荣辉等专家组成的团队,从年开始研究低射线甚至零射线的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手术,年率先在国际上实现包括房颤在内的所有类型心律失常的零射线手术,年10月,国际上首创无射线的三维房间隔穿刺术,并申请国内国际专利,最终使全三维(T3D)手术成为可能。到如今,医院团队完成的无射线绿色手术、孕妇绿色手术例数均居世界首位。年在国际上率先成立“无射线导管室”,目前已经累积成立3家“无射线导管室”,病例超过例,在全国和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由于医院心律失常团队在绿色电生理领域的巨大贡献,在年10月成立中国绿色电生理联盟时,医院被推举为主席单位。
3、首次提出sST2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诊断标志物
主动脉夹层由于其发病急、致死性强、预后凶险,在心血管危重症中排名第一,已成为心血管死亡的重要病因,该病误诊、漏诊率较高,目前我国每年仅有约2%的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每年造成的潜在的疾病负担至少亿元。该疾病早期诊断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如何区分其他突发性剧烈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栓塞,这些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类似的症状,然而却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将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肺栓塞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出血或主动脉夹层的恶化,尤其是在溶栓药物使用不当时。目前只有D-二聚体在疑似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临床意义。然而D-二聚体并不能将主动脉夹层患者与肺栓塞患者相区分。因此急需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来帮助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尤其在疾病发生时。通过检测例血浆样本的sST2水平,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的sST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高于急性心梗及肺栓塞患者,在前瞻性的验证研究中,sST2的鉴别诊断能力优于现有的指标D-二聚体。此创新性研究成果首次提出sST2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诊断标志物,推荐了可应用于临床的切点数值,提出sST2与D-dimer联合的诊断方案。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心血管领域国际顶尖杂志《美国循环杂志》。
4、TAVI手术造福老年重症主动脉瓣患者
常规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需要开胸才能完成,高龄以及有合并症、全身条件较差的患者常常无法承受手术,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医院老年心内科、心脏外科瓣膜团队、麻醉中心、超声心动科多学科协作,创新开展TAVI手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创伤小,恢复快,一年多来,已经成功地为68位重症患者解除病痛。
5、基于基因的个体化精准用药指导
药师将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与患者基本情况、疾病信息、合并用药信息等相结合,出具个体化的精准用药指导报告,准确预测药物疗效、调整药物剂量,评估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为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使用提供帮助,同时减少无效的医疗支出和医保负担。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服务患者人数超过4万名。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1、京津冀“心”联动
启动以医院为主体的京津冀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联盟,该联盟是以精准医学的模式,集合三地优势资源,从政府、高校、医院、企业等层面上进行多部门联动,以三地心血管医学临床、科研单位为基础,北京市心血管重大疾病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建立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研究体系,进行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联盟成立后,相继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院等院校合作申请到国家第一批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和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项目;在卫计委批准下,成立了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对心血管遗传性疾病如主动脉瘤、心肌病等进行遗传筛查,与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从生物信息分析角度提供遗传咨询服务;对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抗凝药物的患者进行精准用药指导,完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精准医学研究。
2、京津冀耗材谈判挤出“水分”
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防粘连类、止血类、人工关节类和吻合器类六大类医用耗材是京津冀耗材联合采购的首批医用耗材。医院以心血管疾病诊疗为特色,冠状动脉支架类和起搏器类等高附加值医用耗材使用量大,是此次完成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两大类产品的牵头医疗机构。
医院组建了由全体院领导、部分职能处室主任以及心内科主任为主的40人专家谈判团队,制定谈判策略,谈判结果:进口支架总的降价幅度平均为13.71%;国产支架总的降价幅度平均为29.03%;起搏器总的降幅平均为12.32%。医院成为率先完成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两大产品价格谈判的医疗机构。
在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招标基础上,医院价格谈判带来了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两大产品的价格下降,医疗质量没有变,治疗效果没有变,患者经济负担下降了,患者医改的获得感提升了。
截止10月31日,阳光采购实施四个月,我院共使用进口、国产支架,起搏器套,采购金额1亿万元,为患者节省万元,节省幅度达18.01%。
3、京曹“心心”相通
年7月26医院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中心同期正式开诊。在合作建设中,医院与医院实现了硬件、技术、急危重症和信息四个对接,加速了京曹医疗同质化。我院心脏介入专家王苏每周五到医院心内科出诊、查房、病例讨论、指导手术及讲课,帮助科室提高学科建设,规范制度建设与质控管理,提升整体技术与管理水平。接受医院医护人员来安贞学习、深造,建立起常态化的人员互动交流机制,现已为医院培养技术骨干11人。对于医院需要转入我院治疗的患者,实行“两通道三优先”政策,两院合作以来通过危急重症病人绿色通道转至医院的心血管疑难病例19例。
经过两年多的技术合作,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心已成为首个以曹妃甸为中心向沿海周边地区辐射的心血管介入诊疗中心,成为京津冀卫生系统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截至年10月,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手术例,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例。当地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北京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据统计,当地心血管患者就医费用明显降低,其中大型设备检查费用降低10%,介入材料比其它县区低13.6%,每台心血管造影手术较省外节省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爱问医生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