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以下简称“泰州四院”)介入血管科主任医师刘海日带领的团队,采用微创介入技术,先后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肺动脉栓塞老年患者和一名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危重患者。
胸痛多日,竟是肺动脉栓塞“作祟”
71岁的李大爷(化名)因胸痛不适数天,突然加重,被家人紧急送到泰州四院。急诊科医师接诊后,没有忽略任何病因可能,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此时的患者血压急剧降低,有休克表现,随时有死亡的可能,情况十分危险。
经细致检查及阅片分析,在确认患者双侧肺动脉栓塞后,刘海日主任果断决定,立即行介入手术治疗,在给予“溶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导管碎栓、取栓”一系列手术过程后,患者肺动脉恢复通畅,病情转危为安。出院时李大爷给刘海日团队送了一面锦旗,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由衷的感谢。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刘海日主任介绍,通俗点说,肺动脉栓塞是肺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内出现各种“异物”(栓子),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阻碍了血液流动,导致肺组织供血障碍而产生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甚至猝死等临床症状的疾病。经过及时治疗,李大爷已经顺利出院,但后续仍需积极抗凝治疗及定期复查。
哪些情况会引起肺动脉栓塞?刘海日主任说,久坐之后突然站起,血栓受到挤压脱落,随着血液回流心脏,再通往肺部,就容易引起肺动脉栓塞,这都是几秒钟的事情,十分凶险,往往会造成肺缺血组织坏死,乃至其他脏器缺血缺氧,从而危及生命。
“妊娠、长期卧床、肥胖等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此外,服用避孕药、恶性肿瘤、下肢手术、肾病综合征、有既往深静脉血栓病史等人群都属于血栓高危人群。”刘海日提醒,久坐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坐着时尤其注意不要跷二郎腿,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走动。如果条件不允许,无法行走,坐着时也可以尝试做踮脚或勾脚动作,以锻炼小腿肌肉,加速血液的循环与流通。此外,长途旅行时穿静脉弹力袜,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老太肝硬化大出血,微创介入术救了命
73岁的石奶奶(化名)算是泰州四院的“熟客”了,石奶奶患有肝硬化且处于失代偿期,重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年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已在泰州四院介入血管科行“经皮肝穿刺胃底静脉栓塞术”,术后恢复还不错。
然而前不久,石奶奶再次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生命垂危。刘海日分析病情后,认为行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间,TIPS手术用特殊支架没能及时备货,时间就是生命,着急医院,请求补充手术器材,同时交代主治医师、介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支架到院后立即开展介入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未再呕血,生命体征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刘海日主任说,石奶奶既往因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予行“经皮肝穿刺胃底静脉栓塞术”栓塞了出血静脉,现在再发出血,结合腹部增强CT提示食道胃底静脉主干已闭塞,周围大量较细侧枝形成,不宜再行单纯栓塞术,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并逐步成熟的,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一种微创介入手术技术,是综合介入里难度最高等级的手术。通过支架在肝内建立了一条门静脉的人工分流道,将门静脉血液分流,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手术成功,门静脉血流通畅,门静脉高压可立刻得到缓解,门静脉高压造成消化道出血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其疗效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