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癞风图片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7004452.html
案例分享
患者老年男性,行CTA检查明确提示:双肺动脉栓塞,血压:75/35mmHg,气喘明显,全身紫绀,血氧饱和度66%,急需呼吸机辅助呼吸。
立即收入ICU14::30急需抽血气分析检查并留取血样送检。责任护士在左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失败后,于右上肢桡动脉处穿刺成功,双侧肢体穿刺点处均持续按压至不出血。血气分析示:氧分压37mmHg,持续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吸入氧浓度为%。行溶栓治疗,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18mg静推,10min后行床边心电图检查;30min后再次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18mg静推。10min后再次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提示栓塞再通,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血压98/62mmHg,呼吸动作均匀。14::20距离穿刺已经过去50min,距离首次溶栓已经过去40min,责任组长发现患者两侧桡动脉穿刺点处渗血,立即行加压带加压止血并告知责任护士。4小时后观察患者双侧桡动脉穿刺点处出现皮下淤血,将患者患肢抬高,应用加压带和沙袋持续加压。19:20溶栓4小时后双侧桡动脉处皮下淤血形成,见下图
案例分析
1.传统桡动脉穿刺置管为盲穿法。即靠触摸动脉搏动来进行穿刺置管。这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血管情况。肺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血压低、静脉回流障碍,远端动脉很难触及,盲穿方法很难成功,反复穿刺对局部损伤大。
2.责任护士为患者行溶栓治疗之前,动脉穿刺已优先选择远端动脉(小动脉血流量较低,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之后也持续按压至不出血,但忽略了在溶栓后及时对穿刺点做加压按压的处理,导致出现大面积皮下瘀斑。
3.溶栓患者主要并发症是出血,责任护士忙于其他护理操作,后续未做到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