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http://pf.39.net/bdfyy/本周一上午的门诊,来了一位乳腺疼痛的女病人。她说自己顺产后第四天,母乳喂养,一天前开始,她的右侧腋下出现了疼痛,因此来看诊。我给她看了,判断她患了腋下淋巴结炎,无大碍。在她走之前,看她穿得严严实实,额头上扎了弹性绑带还戴了帽子,是本地典型的产妇打扮。这身打扮,和25℃的当天气温,非常不适合。因此,我叫住她,额外花了时间,让她不要穿那么多的衣服。我还针对本地一些坐月子的传统陋习,我还给她做了坐月子的健康宣教。我对她宣教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要她回家后洗热水澡,要淋浴,房间要通风,要起来走一走,不要老是躺在床上,早晚要刷牙,不要不刷牙。她很奇怪,反复问我:“我真的可以洗热水澡?”“我真的可以起来多走走?”我告诉她,她乳腺没有炎症,因此右腋下的淋巴结炎症,不是来自乳腺,很可能来自右上肢的皮肤感染,很可能由于皮肤不及时清洗导致的问题。她说自己不怕胖起来,就是懒得走!我再次强调,她不要老是躺在床上,要多起来走一走,为了防止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我让她记住,必须多走一走!为什么产妇在坐月子的时候不走动会有危险呢?下面我就来说说这个问题。很多产妇在坐月子的时候,吃了就躺在床上,真是吃了睡,睡了吃,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多人觉得,这样才能养好身体。可是,她们不知道,往往这个时候,危险就来了。她28岁,产后20天,那天,她因为右下肢又肿又痛来就诊。20天前,她剖腹产生下一个女儿,出院后她在家坐月子,按照她妈妈和婆婆的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17天前,她就发现自己右小腿有些肿。一开始,大家也没在意。接下来几天,她的下肢越来越肿胀,还出现了明显的疼痛,而且疼痛越来越明显。大家开始慌了后,医院。我们医生一看就知道,这就是常见的产后右下肢深静脉血栓。人体有很奇妙的保护机能,女性产后的血液,会变成高凝状态适应子宫止血的需要。另外,如果产后过度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及高刺激性的姜汁等食物,会使血液黏稠度高,下肢血流缓慢。下肢静脉回流是需要肌肉收缩来辅助的,如果老是躺在床上,缺乏活动,肌肉收缩减少,静脉血流速度会减缓。产后,如果产妇老躺在床上,没有及时和足够的活动,就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液的高凝状态加上静脉血流速度减缓,就很容易引发下肢静脉栓塞。形成下肢静脉栓塞最可怕的后果是,如果血栓脱落,会随着血液流动跑到肺动脉,就会引起肺动脉栓塞。当栓子阻塞肺动脉时,就会发生肺栓塞,导致产妇猝死。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还是可以见到。昨天就有类似的一个病人。昨天,某个内科主任(我们暂时称呼为朱主任。)的爸爸死了。朱主任的爸爸,在骨科动了手术,置换了下肢的一个大关节。手术后第三天,朱主任就把他爸爸从骨科转到了自己科里治疗。他觉得这样方便照顾。过了几天,昨天下午,老朱突然感觉胸闷胸痛,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到40%,虽然经过抢救,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分析朱主任爸爸的死因,就是大手术后,老朱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原本在骨科,那种床是特制的,可以让病人在床上运动。老朱住在内科,内科的床,没办法帮助病人床上运动,就没有及时的,足够的运动,也没有适当的抗凝血手段,也没有注意到血液会是高凝血状态,没有及时给她复查凝血的指标,才导致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朱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脱落,随血液流到肺动脉,堵住了肺动脉,就是肺动脉栓塞。临床上,病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凶多吉少。听到医生同行朋友说起昨天的这个病例,我就长叹一口气。我想起了产妇,也很容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来写个文章提醒大家。让每一个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医院复查凝血的各个指标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那么,有简单的可以预防的办法吗?有,那就是,每个产妇都要学会正确的坐月子的方法。正确的坐月子应该是:产后,我们不提倡产妇吃大鱼大肉。我们应鼓励产妇多饮水,进食低糖、高纤维素、高蛋白、高钙、适量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这样的饮食,可以防止血液过于黏稠和高凝。这不仅仅是为了防止产妇胖成猪宝宝,这更重要的是,希望产妇不要形成深静脉血栓从而带来危险。正确的坐月子应该是:我们应改变传统的“坐月子”方式,避免久坐久卧。顺产后当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剖腹产产后第二天就该起来活动。完全躺在床上不动是不可取的。如果行动不便,也要经常在床上活动活动自己的四肢,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后,如果产妇发现自己下肢出现了肿痛,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切记!切记!山猫希望每一个产妇,都能够掌握医学的坐月子方法,勤洗澡、勤刷牙、多通风、多走走。山猫祝愿,每一个产妇,都能够清清爽爽做女人,安安全全做妈妈。白衣山猫
求打赏,买猫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