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日:①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说明存货没有发生减值,存货仍然按照按成本计量;②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说明存货发生了减值(未来变现的金额比现在的成本还要少,亏了),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存货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的账面价值=存货成本(原材料或者库存商品等的账面余额)-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在贷方),存货的账面价值是两个科目余额的合计数,这点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类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初始入账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主要有4种情况:①需要继续加工成产成品再出售的,可变现净值=售价(或者合同价)-相关税费-继续加工的成本;②可以直接出售的原材料,可变现净值=售价-相关税费;③可以直接出售的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售价-相关税费;④有不可撤销合同的的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合同价-相关税费
当原来已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在当期发生价值上升时,在原有计提金额的范围内进行转回(会计分录: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例题1:甲第1年初有一批库存商品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第1年销售了1/3的存货,假设剩余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为:(1)万元,(2)万元,(3)万元,(4)万元。求4种情况下的账务处理。
由于第1年销售了1/3的存货,需结转1/3的存货成本,需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80
存货跌价准备20
贷:库存商品
解读:由于出售了库存商品的1/3,所以需要结转1/3的成本,库存商品结转×1/3=万元,记入贷方;同时,存货跌价准备结转60×1/3=20万元,记入借方(其余额原来在贷方,结转时记入借方,表示冲减),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20=80万元。或者也可以这样计算,原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原初始成本)-60(存货跌价准备)=万元,结转1/3,即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1/3=80万元。
进行上述账务处理后,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借方)=(原来的)-(销售1/3而减少的)=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贷方)=60(原来的)-20(销售1/3而减少的)=40万元,存货的账面价值=-40=万元。
第一种情况,剩余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40
贷:存货跌价准备40
解读:由于存货账面价值=可变现净值万元,需要继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
第二种情况,剩余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此时,由于由于存货账面价值万元=可变现净值万元,不需要继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三种情况,剩余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30
贷:资产减值损失30
解读:存货账面价值=可变现净值万元,说明该库存商品发生价值增加,差额-=30万元,可以在原计提的金额范围内(剩余部分的存货跌价准备是40万元)进行转回,所以可以转回30万元。
第四种情况,剩余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40
贷:资产减值损失40
解读:存货账面价值=可变现净值万元,说明该库存商品发生价值增加,差额-=60万元,可以在原计提的金额范围内(剩余部分的存货跌价准备是40万元)进行转回,所以最多只能转回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