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剂大全

介入栓塞剂大全

介入性血管栓塞术,又称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superselectiveintra-arterialembolization),是介入性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一种。这种技术是在20世纪50年代导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诊断治疗技术。随着X线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数字减影造影技术,医生在荧光屏下可以将特制导管放入几乎是任何病变区的小动脉内,因而使造影区血管显像更清晰,创伤相对更小,治疗目的性更强,更有效,而且可以重复使用,不遗留严重的软硬组织畸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栓塞剂(一)

颗粒状栓塞剂

(1)聚乙烯醇微粒(polyvinylalcohol,PVA)是最常用的永久性栓塞材料。早期用软木塞钻直接将压缩的PVA块锯成锯屑,再用筛子将其分离成不同直径的颗粒备用。目前已普遍应用市售制备好的不同直径的颗粒。PV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无活性、无毒性作用。现市场上既有进口品牌(COOK),也有国产产品(杭州艾利康)可供选用。

(2)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降解栓塞剂。从天然植物褐藻中提取的多糖钠盐,分子量大,水合力强,溶于水形成黏稠胶体,可根据临床需要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微球。该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抗原性,栓塞后不引起化学或免疫作用,在靶器官血管产生永久性的栓塞效果。3-6个月后,微球逐渐以分子脱链的形式降解消失,最终降解为无毒的不参加机体代谢的多糖随尿液排出。颗粒形态多样,注射过程中易于阻塞导管。

(3)EMG栓塞微粒球(embosphere)最新在中国上市的一种栓塞剂。EMG栓塞微粒球能够提供永久的和可预见的有效栓塞。具有独特的非吸收性、回弹特性和细胞黏附性,可以使临床栓塞效果具有可预见性和一致性。

(4)明胶海绵微粒(gelatinsponge)一般将外科止血用的明胶海绵条按要求剪切成不同大小的颗粒,手术台上随用随剪。因手工剪切的直径极不均匀一致,颗粒大小不一,虽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不易控制栓塞血管的直径与范围。现市场上已有杭州艾利康公司研究生产,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同大小的成品颗粒。它利用现代科技方法生产,直径大小较为一致,易于精确控制被栓塞血管的直径与范围。

(5)载药微球(drugbearingmicrosphere)新近各有一款国产载药栓塞微球和美国进口载药微球上市。主要用于化疗性栓塞治疗肝恶性肿瘤,但载药微球昂贵的价格(2万-3万一支)尚难以普及应用。

栓塞钢圈

钢圈一般以不同粗细的螺旋形金属弹簧丝夹带羊毛、丝线或涤纶线制成。置入导管内,螺图伸长呈直线状,脱离导管后则卷曲成团如圆管形。每一卷曲环直径一致,或团如宝塔形,每一卷曲环直径依次从小到大,从而阻塞血管。钢圈的优点在于可栓塞较大的血管,但多不造成栓塞远端组织的缺血性梗死。可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栓塞治疗,肝穿刺通道的封闭等,目前大量应用于脑动脉病栓塞。

(1)不锈钢金属丝钢圈钢圈的金属丝为不锈钢,患者应用不锈钢成分钢圈后不能再接受MRI检查,使用前须告知患者。此类钢圈有逐渐淘汰的趋势。

(2)镍钛合金丝钢圈钢圈的金属丝是镍钛合金丝,此类钢圈与MRI兼容。尽可能应用MRI兼容性钢圈。无论外用血管栓塞,或是颅内动脉瘤栓塞,都在应用MRI兼容性合金圈替代不锈钢圈。

(3)箱合金丝钢圈既具有良好形状记忆特性,又具有优良的X射线显影性,颅内微钢圈,良好的显影性便于精确定位和控制释放。可分为释放后呈球形主体框架结构的成蓝钢圈和发挥填塞作用的螺旋形钢圈。

血管栓塞塞子

血管栓塞塞子由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伞演变而来,是用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的圆管状盲端结构,圆管内置促使血栓快速形成的阻膜。直径可达数厘米,用于栓塞巨大动静脉瘘、巨大脾肾分流通道。

液体栓塞剂

(1)无水乙醇自Enman于年用无水乙醇经导管栓塞肾动脉的实验结果首次报道以来,许多学者对应用无水乙醇作为栓塞剂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无水乙醇又称无水酒精,是一种良好的血管栓塞剂和组织坏死剂。据研究显示,乙醇注入血管后产生的生物效应有:①使血管内皮细胞收缩,表面变粗糙;②血液中蛋白质变性沉淀,血细胞受损,开始凝集并进入组织间;③改变血液流体力学性质,使血细胞、血浆和水分离;④能直接穿透细胞,进入组织间隙,使组织细胞变性;⑤血管内迅速形成微血栓。因上述综合作用及动脉痉挛,血管很快闭塞。作用部位主要为末梢血管,大血管继发性闭塞,而且取材方便,价廉,具有无水和灭菌的特点。但易于反流,且注射剂量不易准确控制,故有误栓的可能。注射结束后,应立即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防止导管内残存的乙醇发生凝血。无水乙醇可用于肾肿瘤、肾切除、食管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等。

(2)鱼肝油酸钠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研究表明,鱼肝油酸钠直接损伤血管内膜,致血管壁粗糙不平,血小板易于聚集,已凝集的血小板和损伤的内皮细胞均可释放ADP,又进一步促进血小板黏集。同时,内膜损伤使内膜下的胶原纤维暴露,后者也可以激活凝血系统而引起凝血和促进血栓形成。注射时可引起瞬间疼痛,但较无水乙醇轻。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静脉曲张、血管瘤的治疗。

(3)聚桂醇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年Orach最先提出泡沫硬化剂(聚桂醇)的治疗概念,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聚桂醇栓塞已经成为静脉学领域最重要也最简单的治疗手段。聚桂醇注入血管后,增大血管内皮的接触面,延长接触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液体硬化剂的局限性。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安全、快捷的特点,是治疗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之一。

(4)碘化油包括40%碘化油、碘苯酯和超液化碘油。碘化油快速注入正常小动脉后,形成油珠或油柱,对血管有短暂的栓塞作用。而对于有异常血流的组织,如富血供性肿瘤,尤其是肝癌、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窦,其存留时间明显延长,可达数月甚至1年以上。这一特征正是治疗肝癌的基础,其可能机制是:①肿瘤内新生血管丰富,血流量大,碘化油可由于虹吸作用而选择性地流向肿瘤区。②肿瘤血管扭曲、不规则,缺乏肌层和弹力层,缺乏神经调节,血流缓慢,不足以冲刷附着的碘化油。③肿瘤组织内缺乏能清除碘化油的单核巨噬系统和淋巴系统。④因无效腔形成,单核巨噬系统难以将其清除。碘化油类很少单独作为栓塞剂,但与其他药物或加温后注入可成为真正的栓塞剂。将顺铂、丝裂霉素等抗癌药物和40%碘化油或碘苯酯混合成乳剂,注入肿瘤内,既可以产生油栓,栓塞供血动脉,又有较高浓度的抗癌药物长时间与肿瘤细胞接触,缓慢释放,起到双重治疗作用,而且便于随访。各种碘化油栓塞剂被广泛用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医务界将碘化油作为栓塞剂使用,用于栓塞肿瘤血管床,尤其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血管床。而在欧美西方国家,药物规定碘化油是作为药物载体,不作为栓塞剂对待。

(5)0nyx胶Onyx胶是以乙烯基-乙烯乙醇聚合物(EVOH)、二甲基亚砜溶剂(DMSO)和微粉化钽粉材料为主要成分制造的栓塞产品。其中Onyx-18、Onyx-20、Onyx-34系列为动静脉畸形系统,OnyxHD-50系列为支脉瘤系统。Onyx-18、Onyx-20、Onyx-34系列适用于脑部动静脉畸形,OnyxHD-系列适用于栓塞动脉瘤。

(6)NBCA胶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丁酯。可用于介入放射治疗时的动静脉栓塞。优点在于弥散性好,可根据病变特点与碘化油配成不同比例使用。

END更多精彩内容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zl/89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