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1.1战略实施:组织宣传执行战略,组织调整,调动资源,管理变革(变革分析,管理类型,领导作用)。
1.2组织结构:社会中通过关系调整,实现共同目标的人的集合的组成方式;既是明确职责,调配划分人力资源的方式;
1.3组织设计:涵盖组织建模(组织结构与人员,技术和信息系统构成)和协调机制(职业流程);
2.组织结构影响因素:
2.1企业目标,企业规模,环境,技术,人员和文化;
2.2组织复杂性,规范性,集权程度;
3.组织机构类型:
3.1直线型/链型组织机构:多层级阶梯管理,分支近无;
3.2扁平型组织结构:创业型组织结构单个管理者直接管理多个具体事务部门;
3.3职能制组织结构:依据职能划分部门进行管理,明确职能管理线路;
3.4事业部型组织结构:以产品线事业部形式管理,明确市场产品管理;M-型事业部存在多产品线管理;
3.5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依据战略分设业务单位;明确战略,高效资源,降低成本,减少层级;争夺资源,高层脱离实际;
3.6矩阵型组织结构:存在职能和事业项目双重监管;管理协调,优先重点,合理资源,提高效率,贴近市场;同时管理成本高,资源权力争夺,权责不清;
3.7控股企业/集团型组织结构:投资双方各拥有其独立经营业务,仅部分决策和利益分配存在影响;
3.8多国企业型组织结构:国际事业部:小型国外业务部门;国际子公司:国外经营企业;全球产品企业:全球化发展产品全球化;跨国企业:企业实现跨国经营;
3.9处理事务小组组织机构:应急特定事务处理部门;
3.10综合事务部门组织结构:独立管理部门,处理相应事务;
4.企业组织设计:
4.1权变理论:应实际需求而设计组织结构;
4.2类型比较
5.企业构型:
5.1概念:
5.1.1企业构型:构建模块和协调机制形成基本结构构型;
5.1.2构建模块:决策层,中间管理层,专家层(技术提供),工作核心层,支持层;
5.1.3协调机制:正式确定决策,权力和职责的层级,明确工作格局,决策流程,非正式沟通和正式信息交流流程;
5.2组织构型分类:
简单型/创业型-简单的管理和工作机构;
灵活型/决策机构型-仅仅决策层存在,其他外部资源整合;
部门型-部门自主性高;
使命型-高度一致企业文化和规则;
机械型-高度制度化规范化;
专业型-技术专业突出;
5.3部门绩效测评:责任中心划分,指标评价(投资回报率/已动用资本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剩余收益,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
5.4业务计划:
5.4.1概念:业务计划:涉及业务且其为主体内容的计划,多为企业目标服务,是长期计划或战略的短期细分;
5.4.2业务计划特点:决策层批准,业务部门短期工作计划,服务于战略和长远计划,涉及资源配置,资金获取,订单形成,业务开展;
5.5战略中营销:
5.5.1营销战略实施:市场细分-根据不同标准将具有共性的市场区分;细分市场选择-明确战略发展(可衡量,可进入,适宜,稳定,收益);产品定位-明确竞争和自我特性确定市场产品;营销组合四要素:地点-渠道,产品,价格,促销;
5.5.2市场调研:针对明确的目的进行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总结结论的过程;分为案头市场调研和实地市场调研;
5.5.3营销策略:产品策略(成本策略,差异化策略,集中策略),价格策略(撇脂策略,渗透策略,自然发展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品牌策略,
6.营销计划:
6.1营销计划和企业计划关系:
6.2营销计划的制定程序:市场分析,设定目标,制定战略与实施,战略评价和控制;
6.3营销计划制定步骤:
执行概要:计划文件;
情景分析:SWOT分析;
目标:设立目标;
营销战略:目标市场/营销组合和费用;
营销战略计划:产品范围和市场行为/维持竞争力/期限三五年;
战术营销计划:产品和市场基础/营销组合问题/期限一年;
行动计划:细分市场/营销策略;预算:总成本;控制:评价;
7控制活动;制定目标和战略,制定标准,绩效评价,调整行动;
8.战略实施中的研发计划:
8.1分类:
8.1.1纯研究:科学知识的探寻和获取;
8.1.2应用型研究:科学知识的社会运用的研究;
8.1.3开发性研究:科学知识新用途的研究;
8.1.4产品研究:针对产品范围的研究,新品种,改良等;
8.1.5流程研究:针对流程的研究,优化合理化经济化;
8.1研发战略意义:波特的基本战略(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价值链优化,安索夫的矩阵四象限,产品和行业生命周期;
8.2研发决策:社会行业角色(领导者或追随者),财务支持(投资预算),研发目标(改良产品或流程,应用型研究),途径明确(利用企业内部资源,或者利用其他科研者或机构的成果),类型(人工,机械化或者智能化);
8.3研发实施:组织机构建立,创新型人才聘用,财务支持,客户需求对接分析,创新环境氛围建立,勇于创新和实现;
8.4影响研发因素:技术发展速度,行业增长速度和行业壁垒等;
9.战略实施总生产和运营计划:
9.1运营三大传统职能:运营,营销,产品和服务开发;
9.2运营流程内容:容量(投入和产出),种类(产品线总长度,服务范围),需求变动(市场需求变化),可见度(客户知晓和接受程度)。
9.3生产计划:工厂地点,规模,形式,结构和性质;产品种类,设计和价格;设备性能和规格;工具完备和数量;质量,标准,流程,工艺,人力资源,技术,材料,资源利用和包装运输等;
9.4产能计划: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战略合理投资;
9.4.1产能策略:领先策略-产能超出市场需求;匹配策略-产能符合市场需求;之后策略-产能不足市场需求;
9.4.2生产方式:备料式生产-准备好原料待订单生产;储货式生产-正常生产产品待售;订单式生产-接受订单才备料生产;
9.5及时制生产:
9.5.1概念:及时制生产:根据订单及时购置原料安排生产,加强标准和流程优化零出错率生产;
9.5.2特点:不断改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工作环境;
减少浪费-等待浪费,加工浪费,生产过剩浪费,库存浪费,搬运浪费,动作浪费,不良产品浪费;
时间精确-针对订单及时高效生产;
全员参加生产;
9.5.3意义:优势:出错率下降-不容许;库存成本低-接订单才备货;无存货避免滞销变质;劣势:应变能力差-不可以出差;依赖性强-无存原料;预期满足市场需求性差;
10.战略实施中的采购策略;
10.1货源方式:
10.1.1单一货源:优点:关系稳定,高质量保障,保密简便,规模经济;劣势:依赖性强,议价能力差,供应商忽略;
10.1.2多渠道货源:优点:降低依赖性,其他支持增加,议价能力强,市场影响规避;劣势:规模经济差,无质量保障可能,关系稳定性下降;
10.1.3子产品采购:优点:缩短工艺流程,内需资源减少,其他资源支持高;劣势:易被复制,无特异性,市场竞争力低,依赖性高;
10.2采购组合:数量,价格,质量,支付方式;
10.3采购经理职责:流程:识别供应商并评价,招标,谈判,定合同,验货付款;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管理投入,生产投入,资源支持获取;
11.战略实施中人力资源:
11.1有效人力资源涉及:创造企业文化,识别缺陷,招聘出色人力,发展潜力,培训发掘潜能,出色表现,提高绩效和能力,提高忠诚度,留住人才;
11.2规划流程:分析现状,估计变化,明确需求,确定缺陷;
招聘计划,培训计划,再发展计划,生产力计划,冗沉计划,保持计划;
11.3招聘和选拔:
11.3.1招聘方式:
内部选拔:优点:激励性,文化认同,环境技术工作熟悉,经济简便;缺点:创新性新思维缺乏,竞争和谐环境破坏,惰性依存等升职,岗位适宜性差;
外部招聘:优点:新思维,新岗位,扩展性发展;缺点:经济投入,内部不和,企业原土文化和发展摒弃;
11.4继任计划:
11.4.1成功内容特点:展望性-未来发展企业目标一致,权威性-高层决策,兼容性-涉及管理层选聘和评价,客观性-评价客观;
11.4.2重要内容:管理层选聘和评价,管理持续,持续进行;
11.5绩效评价:
11.5.1评价方式:(核对表,评级量表,定等级表,面谈评价,自由报告;)评分法,评级法;
11.6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11.7培训发展:技术,道德,素质;
12.战略实施中质量管理:
12.1概念:
质量:产品或服务达到满足需求的标准水平;
质量管理:对质量认识和实现的过程;
预防成本:避免发生不期望的结果付出的成本;
鉴定费用:辨别评价付出成本;
失效成本:质量不符合标准形成损失,分内部失效成本-客户获取之前发现,外部失效成本-客户获得后提出赔付形成;
12.2质量管理过程:建立标准并执行,差异处理和改进提高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TQM企业经营过程每个环节都实行质量管理;建立过程:建立内部质量标准,划分内部客户和供应商,签到内部供应协议,企业质量文化,质量控制和授权;
13.管理层:
13.1概念:管理层:负责计划组织指导监督控制组织活动的人的集合;领导者:处于管理层的或者在实际活动中负有和表现有管理作用的人;
13.2管理层架构:董事,高级和中级管理人员,监督者和员工;
13.3领导者在战略实施中的作用:
13.3.1战略实施阶段作用:第一阶段:识别需求,第二阶段:明确战略,第三阶段:计划实施;
13.3.2领导者效益:合理沟通,沟通战略内容,领导者任聘和授权;诠释指导,管理协调,支持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