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误区坐月子差点被截肢有些老底子的

按传统坐月子观念,产妇出院后通常不能下床。

殊不知,久坐不动加上怀孕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深静脉血栓。

杭州一位产后1个星期的23岁女性,双腿出现肿胀和痛感,家人和她都以为是怀孕后出现的寻常下肢水肿,没想到却被医生诊断为全肢深静脉血栓。

出院后坐月子,王纯每天都躺在床上休养,即使大小便都不离床,吃的也全都由家里人端到床边。

最近,王纯突然感到左大腿根有肿痛感,婆婆告诉她,这是月子病的一种,产妇都会犯的,叫她别太在意,休养几天就好。然而,仅2天后,王纯感到疼痛越来越厉害,右腿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又过了3天,两条腿都肿痛得难以忍受。掀开棉被一看,她的腿居然比老公的粗了2倍多。

家里人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扶着她先去了妇产科,医生告诉他们这不是妇科病。他们又辗转去骨科挂了号,也被告知不是骨科疾病,接诊的骨科医生让他们医院血管外科试一试。

几经辗转,身心疲惫的医院,接诊的血管外科主任孟路阳确诊她患上全肢深静脉血栓,是深静脉血栓中发病急、病种较重的一种。“当时我们用B超一查,发现她的血栓从髂股腔蔓延下肢腔,整个下半身的静脉血管全堵住了。”孟路阳主任说。

医生告诉她,如果再拖一段时间来就诊,很可能出现腿坏死,从而要截肢,甚至还可能诱发肺栓塞,有致命的风险……

据了解,深静脉血栓,严重时会诱发肺栓塞。肺梗塞其实是现代人最常见的猝死因素,比心肌梗塞‘杀人’更快,一旦血栓将肺动脉大血管堵塞,不到几分钟人就会断气。

而孕产妇是肺栓塞的高危对象,医生指出,“近年来,准妈妈们多选择剖腹产分娩,因为这种分娩方式的出血量更大,也增加了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生孩子是流失掉妈妈们身体不少的精气神。

所以传统说法都是要躺着修养。

但躺久了,不运动也是不科学的。

医生建议:

对于一般孕、产妇而言,在怀孕期间要保持适量的活动,不要绝对的卧床养胎,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不要过于肥胖。对于出现下肢浮肿的孕妇,更加要增加活动,躺下时适当把脚抬高,促进血液流动。如果起床不方便,至少也要多翻动身体,不要一直平躺着。生产之后,特别是采用剖腹产的产妇,要改变传统的“坐月子”观念,避免坐和躺太久,多喝水。如果明确是孕产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穿弹力袜,预防下肢血栓形成。

警惕:这四种月子千万“坐”不得!

1.“闷”月子

按老例讲,产妇怕风,所以即使是夏天也得门窗紧闭,不留一点缝隙,而新妈妈也要穿长衣长裤,避免受风。

  其实,产妇需注意的是别着凉,只要别对着凉风吹,在温暖舒适的房间里淋浴是可以的,但不可盆浴。因为产后一段时间内,宫口是开放的,盆浴可能会导致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感染。另外,应保证居室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室温过高时,可用空调或电扇降温,尤以空调降温更为理想。但无论是自然风还是空调或风扇的风,都不能直接吹在产妇身上。

2.“懒”月子

妊娠结束后,应多鼓励产妇下床,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尤其是剖腹产的妈妈,更要早些下床活动。因为产后增加运动能帮助盆底肌恢复的更快、更好。产后不运动反而会造成盆底组织的损伤,很多老人打喷嚏、咳嗽会出现漏尿症状,就是盆腔器官脱垂造成的。

3.“淡”月子

老人常讲,饭菜里放盐会影响产妇下奶。但一点盐都不吃并不可取,因为“食之无味”会影响产妇食欲,而适量的盐会增加食物摄取量,能补充大量维生素、蛋白质,有助于新妈妈身体恢复。而且坐月子时会大量排汗,也会丢失盐分,所以补充食盐是必要的。

4.“补”月子

为了能让宝宝吃到奶,很多新妈妈在生产后便开始喝下奶汤或药。其实,产后下奶汤不宜过早喝。剖宫产的产妇出奶要慢一点,不必过于着急。若过早食用下奶汤,可能会造成后期乳汁淤积,导致乳腺炎、产后发热等症状。

来源|半岛都市报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传染人吗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zz/30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