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临床诊治关键有哪些专家总结的这3点

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13036.html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第三届呼吸系统疑难、少见病临床诊治浦江论坛》“解”疑难,“见”少见肺栓塞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误诊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近10年的发展,该疾病在行业内的认知有很大提高。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对该病诊断意识较为薄弱,存在误诊、漏诊或是诊断不及时的情况。对此,本次“第三届呼吸系统疑难、少见病临床诊治浦江论坛”有幸邀请医院季颖群教授分享了少见肺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会后,“医学界”传媒还与季颖群教授就肺栓塞的诊治进行了深入地对谈,一起来看看吧!

肺栓塞的诊断难点

诊断肺栓塞的检查方法较多,包括疑诊筛查如血浆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血浆肌钙蛋白、心电图、超声等以及确诊检查如CT肺动脉造影、肺通气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等。对此,季颖群教授分享了临床经验:“首先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在体检时才发现患有肺栓塞;部分患者则表现为猝死,甚至根本来不及去诊治,所以我们临床医生应该重视该疾病。其次我们要从发病机制出发,如果怀疑有肺栓塞,就需要去寻找患者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沿血流方向阻塞肺动脉,会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及治疗

肺栓塞危险分层主要基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右心室功能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便于医师对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价,从而采取个体化分层治疗方案。对此,季颖群教授进行了总结:肺栓塞危险分层主要基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如果患者有休克或低血压的状态,而这种休克或低血压的状态是不能用其他的疾病,包括心源性、感染性、中毒性、过敏性以及失血性等解释的时候,则属于高危肺栓塞患者。针对肺栓塞分层为高危,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首选静脉溶栓治疗;而对于有禁忌证的患者,可以采取经皮导管介入溶栓,或者是手术治疗。其次危险分层为中危肺栓塞,指的是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存在有右心功能不全的影像学证据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中危肺栓塞进一步分层。中高危患者的右心功能不全和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同时存在。而中低危患者则单纯存在右心功能不全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所以对于中高危的患者,我们要给予抗凝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如果病情进行性进展和恶化时,需要立即给予补救性溶栓治疗;而对于中低危的患者,则首选抗凝治疗。低危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即不存在右心功能不全和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的肺栓塞,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给予抗凝药物的治疗,甚至可以直接给予口服的抗凝药治疗。

如何有效预防肺栓塞

肺栓塞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基本预防: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注意活动;避免脱水。物理预防: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高,但是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可给予机械预防,包括间歇充气加压泵、分级加压弹力袜和足底静脉泵等。药物预防: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应考虑进行药物预防,目前可选择的预防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肝素、磺达肝癸钠、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对长期接受药物预防的患者,应动态评估预防的效果和潜在的出血风险。最后,季颖群教授向大家分享了肺栓塞预防的相关经验:“其实,肺栓塞是可防、可治、可控的。该疾病发生的原因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因素有人们活动量的减少以及外伤、骨折以及住院等。要预防该疾病最基本方法就是多活动,例如长时间地坐飞机、高铁,加之不运动,就会出现血流瘀滞,这时,我们至少每两小时活动一次,同时配合多饮水。而对于住院的患者而言,要根据患者的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综合评估,制定精准的预防措施。”专家简介医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子课题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市科技局项目各1项获中华医学会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参编著作8部,指南4部,发表文章50余篇(SCI收录10余篇)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本文作者:浦江论坛报道组责任编辑:戴戴章丽版权申明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End-征稿《医学界呼吸频道》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1.呼吸内科临床实用、有趣的内容;2.呼吸内科医生有趣的诊疗故事;3.呼吸内科行业重磅进展;4.其他(呼吸内科医生感兴趣的内容即可)。欢迎来稿分享!我们将为您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和展现您才华的平台。投稿邮箱:daijiaxing

yxj.org.cn(来稿必回复)*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bf/91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