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青年小伙。诉说自己近3天来胸闷气短心悸,休息后可缓解,伴有发热、咳嗽、咳痰,自己服用感冒药、抗生素和止咳药治疗后无缓解。经详细询问情况后得知,该青年现年31岁,是一名电脑程序员。近1周因熬夜加班赶工期,需长时间坐位工作不活动。近3天感胸闷气短伴行走时左下肢困乏无力,尤其在步行上楼时出现气喘、呼吸困难,有头晕、视物不清现象,无胸痛及意识丧失。
在他的身体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经过急诊科主任潘湦缜密的筛查,发现这个年仅31岁的小伙患有肺动脉血栓导致的肺梗死。后经积极管腔内溶栓和抗凝治疗,患者病情得以控制。您或许都没听过有近70%死亡率的这种疾病。
这个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脱落到肺动脉,导致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肺梗死,PTE)。那么血栓从何而来?我们又应该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讲讲肺栓塞的那些事。
一项有关青年致死性肺栓塞的研究结果发现,63%的患者在死亡前几天、几周甚至数月就已经出现症状。主要诱发因素为:先天遗传因素、怀孕、产后、口服避孕药、外伤、手术、肥胖、活动肿瘤、固定姿势大于3天、长途旅行等。特别是年轻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上网、打游戏而不站立起来活动,不仅会患颈椎病、肩周炎、眼疾等疾病,更有可能因下肢不活动诱发DVT,而或进一步导致PTE。
急性肺栓塞(APTE)发病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从无症状到猝死,复杂多变,但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和误诊。呼吸困难为肺栓塞的常见临床症状,没有年龄及性别差异,而晕厥为老年人常见症状,胸痛和咯血更多见于青年人。
青年人很少并发慢性心肺疾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特别是存在肺栓塞高危诱因时要积极寻求诊断或排除其可能,避免漏诊误诊,而贻误治疗。对于长时间坐姿者,尤其超过4小时的,都应该每2~3小时起身活动一下,有意识活动下肢,做下蹲等动作,加快下肢血液流动。长期卧床者,可以经常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长途旅行时,应多饮水稀释血液粘稠度。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医院正规就诊,进行鉴别诊断。经确诊通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潘湦,医院急诊科主任,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专业为老年病、神经内科,年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获院内外优秀个人奖。擅长:老年病、脑血管病恢复期及其它慢性病的预防诊断治疗。
急诊科急救—、
门诊导医预约挂号咨询—
医院党政办公室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