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女,29岁。IVF术后,停经40余天,D-二聚体μg/L。临床拟诊:肺栓塞,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年10月28日行肺动脉CTA检查,年11月11日行溶栓治疗后复查。
图像说明
图a-f.治疗前动脉期70keV单能量图、轴位碘(水)密度图及散点图和伪彩图、冠状位碘(水)密度图及伪彩图,显示双侧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碘(水)密度图示肺野内多处灌注减低,碘(水)密度为0.25mg/ml,正常肺野碘(水)密度为2.50mg/ml,散点图示感兴趣区的碘(水)密度不同,伪彩图示病变区(蓝色)与正常肺灌注区(红、绿色);g-l.治疗后动脉期70keV单能量图、轴位碘(水)密度图及散点图和伪彩图、冠状位碘(水)密度图及伪彩图,显示栓子明显减小,低灌注区范围也明显减小,病变好转。
临床诊断
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后好转。
小结
肺栓塞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病死率高,早期诊治非常重要。常规肺动脉CTA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在形态学显示有一定的优势,但无法定量评估肺实质的血流灌注状态和栓塞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能谱CT不但可直观显示肺动脉栓子情况,同时依据能谱综合分析平台进行碘基物质分离及碘定量分析精确评估肺灌注改变,并结合临床信息,从形态学及肺灌注功能两个方面对肺栓塞的疗效进行评估。治疗后栓子会明显减少或消失,碘(水)密度伪彩图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肺内相应的低灌注区消失或缩小,肺实质灌注趋向均匀一致,因此碘(水)密度图可成为肺动脉栓塞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本病例显示了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能谱CT各种参数及相关图像的变化情况,为准确评估疗效提供了定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