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商业保理的环节中,和一个企业开展项目融资之前,一般会对核心企业(买方)进行立项和评级、对融资企业(卖方)、担保企业进行评级。本文作者将从几个方面具体讲讲评级的作用和方法。企业评级的作用对核心企业进行评级,是为了初步判断核心企业(买方)的基本状况,确保开展业务后核心企业(买方)的还款能力;对融资企业(卖方)进行评级,是为了判断其企业基本状况,是否贷款给融资企业,同时也作为融资金额和融资利率的参考依据;对担保方进行评级,是为了判断企业是否具备担保的资格;评级后将如果将结果反馈给其企业,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动力;风控环节的一种手段。总之,评级高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好、守信用,保理公司比较放心把资金放给融资企业,融资的成本也会更低,融资到的金额也会更多。评级的对象整个供应链金融中,会涉及到的评级对象有:核心企业(买方);融资企业(买方);担保企业。评级的方法目前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评级方法一般为:加权评级法加权评级法公式:X代表权重,f代表具体指标。这也是评级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一般做法是,根据各具体指标在评级总目标中的不同地位,给出或设定其标准权数,同时确定各具体指标的标准值,然后比较指标的实际数值与标准值得到级别指标分值,最后汇总指标分值求得加权评估总分。加权评分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算,但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1)未能区分指标的不同性质,会导致计算出的综合指数不尽科学。信用评级中往往会有一些指标属于状态指标,如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率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越接近标准水平越好。对于状态指标,加权评分法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果。当然,我参与的这套系统从0到1阶段,只是规定了一个阈值,低于这个阈值的资产负债率都算作优秀.(2)不能动态地反映企业发展的变动状况,企业信用是连续不断的,加权评分法只考察一年,反映企业的时点状态,很难判断信用风险状况和趋势。根据这个情况,系统设计阶段,我们所采用的方式一般都会取最近两年的财报作为参考依据。评级的步骤1.选择企业和评分模型确定评级的企业和评分的模型:评分模型的作用:因为每个企业所在的行业会不同,所以评分标准也会不同,为了保证评分的准确性,我们会根据行业来设计不同的评分模型。2.评级模型(评分指标)一般情况下,评级模板会有个总分,这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分、分,然后在根据总分来评估多少分是优秀,多少分是差。下面以分为满分来举例说明。在评级模型确定完毕后,评级人员就会根据企业状态进行相应的选择,这里会将指标分为两类:(1)定性指标(假设为50分)经营者个人情况:经营者年龄、经营者学历、经营者婚姻/家庭/个人资产情况、经营者荣誉情况、经营者个人信用情况、经营者管理能力;企业的非财务因素:企业经营场所状况、企业经营状况、所处行业及产品分析、企业信誉状况、企业发展前景、业务贡献度、财务管理能力;信用履约情况:外部授信情况、贷款资产形态、到期信用偿还记录。假设:我们以经营者学历(权重为4分)举例,大专以下得0分,大专可以得1分,本科可以得2分,研究生可以得3分,博士生以上可以得4分,这样就可以得出该项指标的具体得分。然后按照这个方式,将每项指标的分数相加,得到定性指标的最终得分。定性指标需要人工选择(2)定量指标(假设为50分)定量指标一般都是在财务报表中取值,包含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资本收益率、资本回报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已或利息倍数等等。假设:资产负债率(权重为5分),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得5分,50%-55%得4分,55%-60%得3分,60%-65%得2分,65%-70%得1分,70%以上得0分。同理,其他指标也可以得出分数,得到定量指标的最终分数。定量指标一般都会在系统中用算法写好,用户只需要上传相应的财报即可,不需要人工选择。评级的结果本行业内,一般评级结果分以下几种:AAA:极佳AA:优秀A:良好BBB:较好BB:一般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