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企业生产流程及财务部核算成本的数据来源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
1、原材料的入库成本
2、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
3、生成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5、次品及残料的账务处理
三、综合案例分析
一、生产企业生产流程及财务部核算成本的数据来源
一个企业,主要分为生产、销售、服务、研发四个大部分,其中,每一步都涉及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
1、企业的产品生产流转流程(产品诞生到销售的流程)
销售订单-生产计划接单-产品设计(BOM)-生产计划-采购部采购-材料入库-生产部领用生产-产品完工入库-销售发货
2、为了完成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和哪些部门沟通呢?
答:财务部,作为一个服务部门,通常需要和业务相关的部门进行沟通,即:
仓库—存货的收发,存货盘点;
生产部(车间)—在制品的流转、期末在制品数量、盘点;
生产计划部(生产办公室)—本月的生产计划、完工产品统计、工时统计、耗电量统计、机器工时统计、人工统计等;
质量部—不合格品处置情况、报废产品统计(与生产完工情况有一定的呼应关系,比如,下了两台的制令(工作令等),至完工入库了1台,现场没有在制品,那很可能是报废,也可能丢失);
采购部—供应链的开始点:材料采购;
销售部—及时获取销售订单、单价,提供新产品成本为报价提供依据,也能从销售部获取销售统计等;
设计部—获取产品的物料清单,即BOM;
研发部—研发领用材料的处理,研发支出的归集;
人事部—工资计算单、部门工资汇总表、五险一金及缴费表。
3、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
首先,需要对采购的原材料及时办理入库,并且录入正确的采购价格,仓库管理部门按照生产指令办理材料出库手续,生产部门及时办理完工产品的入库。
(1)完工产品入库明细表—仓库;
(2)在产品明细表—生产部或计划部;
(3)工时明细表—计划表或统计部门;
(4)约当系数—生产部;
(5)材料领用明细表(按项目、品种、批次等分别列示);
(6)直接人工、间接人工薪酬—人事部门;
(7)制造费用—费用会计;
(8)成本复核过程中需要的物料清单—计划部;
(9)其他部门领用的材料明细—费用化;
(10)报废产品明细,分清人为原因和非人为原因—质检部。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
会计的账务处理中,工业会计要比商贸会计复杂一些。复杂的重点,并不是会计分录,而是会计的核算。工业会计中涉及原材料核算、库存商品核算、成本核算、机械设备磨损、厂房使用费、贷款利息费等核算内容。虽然现在的财务软件都有了自动核算的功能,但如果会计对成本的核算不足够了解,面对账面需要手动调账时,就会一头雾水。所以仅依靠分录,是无法解决工业会计的实操问题所以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工业会计核算的资料,会帮助工业会计从业人员核算对照。让我们的会计工作更轻松,更专业。
1、原材料的入库成本原材料入库成本核算,分为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由于计划成本多用于大型企业,相对从业人员更多的中小企业,多采用实际成本,所以本系列,将在实际成本法下分析。原材料的入库,是原材料核算的开始。也是核算最简单的会计分录,其重点在于,要知道原材料的初始入账成本包括哪些:
1、原材料的购买价:此价格不包括增值税(小规模例外),如果购入的是农产品,其可抵扣增值税部分,需要从原材料价格内扣除。
2、企业承担的运费:这部分运费是本企业,承担此次购买原材料的运费,同样可抵扣的增值税,不能计入。
3、入库前挑拣费、装卸费:入库前的挑拣、装卸计入原材料的初始成本,入库后再发生的挑拣费、装卸费应当根据挑拣与装卸的目的进行归集,可以记入管理费用等。
4、入库前的合理损耗:入库前合理损耗指,在运输途中、挑拣过程中的合理消耗。会计不必做会计分录,但需要对损耗前后的质量(体积等)做登记,便于出库成本核算。
5、为运输而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仓储费。这里的包装、保险、仓储一定是为运输材料而发生的,如果是入库后发生的则不能计入材料的初始成本
6、除可抵扣增值税、消费税以外的税费。需要说明附加税是增值税、消费税附加税,是不计入初始成本的,其他税费计入材料初始成本。
例题1:甲公司5月份购入A材料,价款10万,运输费1万、运输保险货物已经入库甲公司长期租赁的仓库,仓库月租金元,以上款项暂未结算预计该批材料7月份能够投入使用。甲公司关于A材料的入库分录:(简洁处理不考虑税费)
借:原材料-A材料11.03万
贷:应付账款11.03万
2、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有四种核算方式: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个别计价法,其中中小企业采用最多的是先进先出法,
原材料成本核算一:先进先出先进先出法,账务处理简单,所以中小企业会计采用较多。其核算时,原材料出库成本与入库成本--对应,根据事先定好的顺序,核算成本。先进先出法下,要对库存进行追踪,所以库存盘点要做到定期检查,及时修正误差、例题2: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原材料,年5月1日库存甲材料千克,实际成本为0元,5月5日购入甲材料千克,实际成本为元,5月8日购入甲材料千克,实际成本为元,5月10日发出甲材料千克。
解析:发出千克,根据先入先出原则,要先发出月初库存千克(0元);不足再发5日购买的原材料千克(-)5日,购入千克足够发,所以不必在后延,5号购入材料成本为(/)*。10号发出材料成本=0+/*=万
借:生产成本元
贷:原材料元
原材料成本核算二:加权平均加权平均,又称之为月末加权平均法。是以上月库存价格+本月新购入原材料之和在除当月月初库存数量+新购入数量之和。以此为基础对本月领用原材料进行记账,核算本月月末的库存。其优点是,成本的核算更符合实际情况,缺点是只能期末记账,非期末不能核算成本。
剩余75%未读最低0.54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