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患者,男,56岁,病态肥胖,因进行性呼吸困难、肋膜炎性胸痛、肩痛、乏力和烦躁不安一周而至急诊科就诊。症状发作急。两年前曾行胃分流手术,且因此体重减轻40kg。现体重kg,血压/86mmHg,静息心率为/min,呼吸频率为24/min,无发热。
患者神情焦虑,面露不适,呼吸困难症状越发明显,甚至讲话时都是如此。颈静脉压为12cmH2O,左下胸骨肋间可闻及收缩期1/6反流性杂音,未见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肺动脉CTA如图1所示,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如图2所示。另外,CTA可见心脏腔的相对大小如图所示。D-二聚体为10.5mcg/mL,肌钙蛋白为2.2ng/mL,前体脑钠肽(proBNP)为pg/mL。
图1.肺动脉CTA显示左右肺动脉远端可见明显栓塞。主肺动脉未见扩张
图2.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剑突下)可见右心室和右心房中度以上扩大,RV/LV比例增加
以下哪种治疗方案可使患者肺动脉高压快速降低、症状改善、住院时间最短、尽量改善生存率、花费最少和低出血风险:
A肝素和华法林治疗
B使用tPA最大剂量溶栓(mg)
C置入2根方便低剂量溶栓治疗的超声用漂浮导管
D使用半数最大剂量溶栓治疗
病例解析
类似的病例经常可见,医院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该患者症状明显,血压却正常,是典型的亚大块肺栓塞。若使用传统的治疗方式或可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和超声心动图和CTA所显示的RV/LV比例增大都提示病情严重。采用最大剂量溶栓治疗亚大块肺栓塞,ACC的证据等级为IIB,AHA为2C。正确答案为D。
实际上,许多内科医生都在避免使用溶栓治疗,因其有出血风险,尤其是可致死的颅内出血(ICH)。ICH的的发病比例约为2%-3%,轻重度出血的综合发病率超过40%。而且,这些数据还是来自有着严格监测的研究,实际上的数据可能更不容乐观。
然而,溶栓可使得患者的状况迅速改善,症状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右心功能和RV/LV比例都可迅速得到改善。如果此时再次做肺动脉的影像学检查,仍然可见到血栓的存在,但血栓大小和放射量衰减都可得到轻中度的改善。因此,对疾病的了解在临床表现和心动超声以及放射学影像学检查之间存在滞后。
超声指导下经导管溶栓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大块或亚大块肺栓塞,可快速改善症状,且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化。87%的病例中,置入2根导管需要转入ICU处理。住院时间和ICU观察时间可分别高达8.9天和2.6天。从生理角度上来看,在肺里置入导管的必要性确实值得质疑。毕竟肺部对溶栓已经很敏感了,因为不管给药途径如何,所有的溶栓药物都会随着心脏泵出的血液汇集到肺里,其他血管床并没有这种特性。导管血栓溶解术中的溶栓导管非常昂贵,且要求较高。
低剂量溶栓是简单可行的治疗方案,且安全性优秀,预后良好。近期纳入例大块或亚大块PE患者的研究发现,患者接受低剂量溶栓后无出血,住院时间平均仅有1.8天。而且亚大块栓塞患者并没有必要收入ICU治疗。肺动脉压迅速降低,而且在随后28个月的随访中维持低肺动脉压状态。另外一个meta分析也发现,低剂量的tPA治疗比完全剂量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血栓切除术的死亡率较高且仅有少数医疗中心具备足够的医疗经验来处理这种患者。溶栓法不适用于血流动力学极度紊乱的患者,这类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开始tPA治疗2小时后,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第二天,患者心率降至76bpm,呼吸频率为16次/min,而且可停止供氧。肺动脉高压在12小时内完全好转。低剂量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腔和肺动脉压力正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