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炎症指标与CT肺动脉阻塞指数的

本文原载于《国际呼吸杂志》年第1期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患者合并血液动力学紊乱或者严重并发症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传统观点认为,血栓形成与炎症反应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血栓发生常伴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的活化及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见,炎症反应与PE的发生、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PE伴随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氧化应激等炎症反应,认为IL-6可用于PE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作为炎症评估的新指标,与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WBC)相比,NLR与PLR在炎症诊断及其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更准确[3,4],在PE预后评估中也有重要价值[5]。CT肺动脉阻塞指数(pulmonaryarteryobstructionindex,PAOI)主要通过CT肺动脉造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ys/78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