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亦称肺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即称为肺梗死,临床上两者有时难以区别。
症状体征
1,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甚至晕厥等症状。
2,呼吸和心律增快,肺部罗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胸片呈现肺部斑片状或楔状阴影,盘状肺不张一侧膈肌抬高,肺动脉增粗和局限性肺纹理减少。
3,心电图和心向量有右心受累表现:重度顺钟向转位,肺性p波,电轴右偏等改变。
4,血气分析PaO%;血乳酸脱氢酶U,谷草转氨酶(AST)和肌酸磷酸激酶(CPK)正常血红素增高。
5,肺通气/灌注(V/Q)扫描呈Vn/Qo(n正常,q没灌注)。
6,肺血管造影,其X线征象为肺血管内缺损或肺动脉有断流现象,本方法是诊断肺栓塞最准确而可靠的措施。
7,如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行肢体静脉造影,多谱勒超声血管检查。
用药治疗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吸氧、解痉、止痛、可采用氨茶碱、阿托平、吗啡、罂粟碱以解除支气管和血管痉挛及止痛;如出现心衰或休克者可酌情使用毛花丙甙、多巴胺、异丙基肾上腺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2、抗凝治疗:
(1)肝素疗法。
(2)维生素k拮抗剂:如新抗凝片;或双香豆素。
(3)溶栓治疗。除非有溶栓禁忌,应争取在发病小时内应用溶栓治疗。如链激酶、尿激酶、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
3、外科手术治疗:
(1)肺栓塞取栓术。
(2)腔静脉阻断术。
(3)导管抽吸静脉血栓术。
饮食保健不同情况的病人有不同情况的症状,所以在饮食上也不能统一,只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看。
预防护理国外肺栓塞和肺梗死的发病率很高,美国每年发病率约60万,三分之一死亡,占死因第三位,也有报告近年来随着成人接受抗凝治疗的增加,发病率呈减少趋势,我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医院报告的余例心肺血管疾病尸检资料中,肺段以上大血栓堵塞者达例(11%),占风心病尸检的29%,心肌病的26%,肺心病的19%,说明心肺血管疾病也常并发肺栓塞,
鉴于治疗上诸多限制,预防PE极为重要.预防措施的选择及其强度依据易造成静脉血流瘀滞和血栓栓塞的临床因素而定。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治疗包括低剂量未分馏肝素(LDUH),低分子量肝素(LMWH),右旋糖酐注射,华法林,间歇性气囊压迫(IPC)和逐步加压弹性袜.阿司匹林对一般手术病人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作用。
折叠病理病因肺栓塞和肺梗死的易患因素:
1,年龄因素
尸检资料表明,PE的发生年龄多在50~65岁,儿童患病率约为3%,而60岁以上可达20%,90%致死性PE发生在50岁以上,在女性20~39岁者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同龄男性高10倍,故PE之发生率相对增高。
2,活动减少
因下肢骨折,瘫痪,重症心肺疾病,手术等原因,致使长期不适当的卧床,或健康人平时肢体活动减少,降低了静脉血流的驱动力,导致血流淤滞,深静脉血栓形成。
3,静脉曲张和血栓性静脉炎
肺动脉造影和肺灌注扫描显示,约51%~71%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可能合并PE,因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一旦静脉内压急剧升高或静脉血流突然增多,栓子脱落而发生PE。
4,心肺疾病
25%~50%的PE患者有心肺疾病,特别是心房颤动伴心衰的患者最易发生,医院余例心脏病尸检发现,合并PE者占11%,其中尤以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慢阻肺合并肺心病者为多。
5,创伤
15%的创伤患者并发PE,其中胫骨,骨盆,脊柱骨折常易发生PE(由于骨髓中的脂肪滴形成栓子);此外软组织损伤和大面积烧伤也可并发PE,可能因为受伤组织释放某些物质损伤了肺血管的内皮细胞或造成高凝状态所致。
6,肿瘤
许多肿瘤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骨肉瘤等均可合并PE,肿瘤患者PE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本身可以作为栓子,另外肿瘤患者的凝血机制常异常。
7,妊娠和避孕药
孕妇之血栓栓塞病较同龄未孕妇女高7倍,服用避孕药妇女静脉血栓形成之发生率比不服药者高4~7倍,近报道静脉输注雌激素者亦可诱发PE[2]。
8,其它原因
肥胖,某些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糖尿病,肺包囊虫病等。
疾病诊断需与肺栓塞和肺梗死鉴别的疾病很多,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肺炎,胸膜炎,肺不张,哮喘,夹层动脉瘤,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癔症等。
鉴别诊断的思维如下:
①症状和体征的特点;
②伴随的症状和体征;
③相关病史的提示;
④有关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以呼吸困难为例,肺栓塞的呼吸困难是突然发生的,往往伴有胸痛,咯血,休克或晕厥,如果病史中提示一些危险因素如骨折或长期制动,实验室检查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影像学显示肺动脉高压征或右室扩大甚至发现肺动脉阻塞征,即不难与其它疾病鉴别。
检查方法1,凝血因子,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血液流变学及血气分析等。
2,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泡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通气与灌注比值和死腔/潮气量比值。
3,心电图,心向量,超声心动图检查。
4,胸部X线片,如有条件行CT及MRI检查。
5,肺通气/灌注显象,肺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6,如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行肢体静脉造影,多谱勒超声血管检查。
并发症肺梗死是肺栓塞进一步的发展,在实际情况中肺动脉分支一旦血流阻断,近毛细血管网处则因管壁缺氧渗透性增强,液体及红细胞随之渗出,肺泡腔内渗出物增加,必然会使气体交换受到影响,随后肺梗死发生,这也是越近小动脉分支末梢堵塞越易发生梗死和梗死前必有出血的原因,手术或外伤后容易形成肺梗死,尤其是并发心血管疾病者,在肺淤血的基础上更易形成肺梗死。
本病由于造成急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继而肺缺血,缺氧和左心输出量下降,循环衰竭。
相关药品推荐奥吉娜阿司匹林肠溶片mg*24片适应症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0.1g*30粒/盒抑制血小板聚集: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心绞痛;动脉血管术后;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奥吉娜阿司匹林肠溶片mg*15s*2板适应症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mg*30粒/盒抑制血小板聚集: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心绞痛;动脉血管术后;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奥吉娜阿司匹林肠溶片mg*24片适应症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伯基阿司匹林肠溶胶囊0.1g*30粒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因此本品的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脑卒中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拜瑞妥利伐沙班片20mg*7片1.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VTE)。2.用于治疗成人静脉血栓形成(DVT),降低急性DVT后DVT复发和肺栓塞(PE)的风险。3.用于具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以降低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