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来与去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是备考中的难点,其建立在管理用资产负债表和管理用利润表之上,总体的原则是将现金流量表区分为经营现金流量和金融现金流量。下文重点分析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来”与“去”

一、核心思想(一)与传统现金流量表的区别

传统现金流量表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反映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但是,管理用现金流量表是建立在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区分的基础上的,故,管理用现金流量表区分为:经营现金流量和金融现金流量。

(二)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原则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的现金流区分为:经营现金流与金融现金流。

1、区分的标准

其划分为上述2类现金流的原则: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

什么是经营活动?

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买材料、进行生产并销售/提供劳务的活动,并为上述活动进行的生产性资产的投资活动。

也就是说,经营活动涉及企业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不涉及金融市场(筹资、投资)。

什么是金融活动?

金融活动就是,企业为了经营活动可能涉及(1)向金融市场筹资(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交易性金融负债);(2)将多余的资金向外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的活动。

2、具体的指向

经营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营业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性资产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金融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和金融市场投资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现金流量,代表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成果,是“企业生产的现金”,因此又称为实体经营现金流量,简称实体现金流量。

经营现金流量就是我们常说的实体现金流;

金融现金流,实质就是融资现金流,分为债务现金流和股权现金流;

对于初学者,不太理解融资现金流,可以反过来理解:经营现金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剩余的现金流,

其最终需要流向:企业的债权人和股东(合称:投资者)。

所以,金融现金流与经营现金流在数量上相等,

在方向上相反。

二、如何理解实体现金流量(从定义到公式)(一)定义

定义: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营业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生产性资产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详细理解

1、实体自由现金流量(=企业实体现金流)是包括:

(1)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营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税后经营净利润为出发点,是企业的现金流入。

(2)与之(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营业活动)有关的生产性资产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需要扣减净经营资产增加,是企业的现金流出。

也就是说,实体自由现金流量仅考虑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性现金流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取得的现金流入)和经营性现金流出(生产性资产投资活动导致的现金流出)。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

2、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是已经满足了生产(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和扩大再生产(资本支出)的需求,不再受生产性投资需求的限制;是全部现金流入扣除生产成本和必要投资后的剩余部分。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

=税后经营净利润-(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

3、强性插入:资本支出的概念,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现金支出。

资本支出=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折旧摊销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

=税后经营净利润-(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

=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此时,就得出了一个经典的公式:

三、计算方法(一)三步调整法--三项加减

1、起点:税后经营净利润

2、三项加减:

(1)折旧与摊销:非付现成本,在计算净利润时被扣除了,所以在计算现金流时,需要补回来;

(2)经营营运资本增加:类似于存货的增加,表示生产的增加;投资是需要花钱的;

(3)资本支出: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增加,表示生产性资产投资;投资是需要花钱的;

(二)一步到位法

上述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与资本支出,可以统称为:净经营资产增加。

净经营资产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折旧与摊销

=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折旧与摊销

=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

(三)税后经营净利润的取得

税后经营净利润来自于管理用利润表,税后经营净利润体现的是企业实体在税前经营利润扣减经营利润所得税后的剩余部分。

该剩余部分(税后经营净利润):

1、从来源上,来自于企业的经营损益,与金融损益相区别;

2、从去向上,可以用于偿还债权人(税后利息费用),可以分配股东(净利润);

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净利润

四、实体自由现金流量的去向

实体自由现金流量对企业来说,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是全部现金流入扣除成本和必要投资后的剩余部分;所以,可以对投资者进行分配。

这里的投资者不仅包括债权人,还包括股东。

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是对债权人和股东进行分配的税后现金流量;

实体自由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

大白话:企业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的剩余现金流量,要么流向债权人,要么流向股东。

企业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一方面可以流向债权人,另一方面可以流向股东。

实体自由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0

说明:企业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可以流向债权人,可以流向股东;

实体自由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说明:企业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与债权人和股东角度的现金流量一致。

来自郑晓博讲义

(一)债务现金流量

债务现金流量,表示债权人取得利息,取得债务本金;也就是,企业偿还债权人的利息,并偿还债务。

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减少=税后利息费用(付息部分)-净负债增加(还本部分)

(二)股权现金流量

股权现金流量,表示股东取得现金股利,并回购股份。

股权现金流量=实体自由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

说明:股权现金流量与债务现金流量一起分配实体自由现金流量

股权现金流量=现金股利-股权资本净增加(回购股份)

说明:股权现金流量是股东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取得的回购股份

股权现金流量=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

说明: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现金股利+留存收益增加-股权资本净增加

四、总结

1、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

(企业的流入,与债务人和股东的流入量,相一致);

2、股权现金流量=股利-股票发行+股票回购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

(实质是股东取得的现金流入合计,一部分是股权,一部分是股份的回购);

3、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新借债务本金+偿还债务本金=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

(实质是在债权人取得的税后利息费用,已经回本金额)

4、实体现金流量=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

=(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

五、习题讲解

如果上述公式能够熟练,在做题时,就是在题干中找数据。

甲公司年的税后经营净利润为万元,折旧和摊销为55万元,经营营运资本净增加80万元,分配股利50万元,税后利息费用65万元,净负债增加50万元,公司当年未发行权益证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解题:

1、属于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问题;

2、起点:税后经营净利润万元

3、核心公式:

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50-0)+债务现金流量(65-50)=65;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55)-经营经营资本增加(80)-资本支出(X)=65;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zz/110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