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利果汁财务数据混乱大比例赊销风险不容

红刊财经周月明作为一家港股市场的“老兵”,安德利果汁近几年的营收表现处于连续增长的状态,但实际上其披露的营收、存货、采购数据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财务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并不合理。已在港股市场上市的安德利果汁近日在A股市场发布了招股说明书,欲回归A股上市,拟将自己的港股身份转变成“A+H”身份。招股书披露,主要生产浓缩苹果汁以及少量浓缩梨汁的安德利果汁在A股市场拟募集资金约1.75亿元,投向多品种浓缩果汁生产线建设项目。据了解,此次拟上马的多品种浓缩果汁生产线建设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小品种,包括石榴汁、草莓汁等。作为一家港股市场的“老兵”,表面上看,安德利果汁近几年的营收处于连续增长的状态,但《红周刊》记者在仔细核算后发现,安德利果汁A股招股书所披露的营收、存货、采购数据却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财务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很不合理,不乏有财务造假之嫌。大比例赊销维持经营规模安德利果汁在营业收入增长缓慢的背景下,净利润表现是不太稳定的。据招股书披露,其报告期内(年至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18亿元、8.76亿元、9亿元和5.32亿元,净利润为.77万元、1.23亿元、.52万元和.08万元。其中,在年营业同比增长2.95%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9.67%。年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与安德利果汁单一产品的特点是有较大关系的,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于浓缩苹果汁和少量浓缩梨汁,这种经营结构的布局使得苹果收购价格的变化显得至关重要。招股说明书披露,年苹果的价格为.68元/吨,同比增长了7.15%,年上半年为.28元/吨,同比增长39.11%,成本的大幅增长对企业利润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公司的浓缩苹果汁平均售价的持续下降也对利润影响很明显。年至年上半年,平均售价分别仅有.14元/吨、.86元/吨、.81元/吨和.13元/吨。一边是售价减少,另一边是原材料价格上升,这不仅导致年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同时也表明公司产品在销售中并没有定价权,价格高低要看销售对象态度。就在安德利果汁营业收入增长乏力的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还出现了持续增长。年至年上半年,安德利果汁的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8.1%、21.3%和33.97%,两年半时间增长了15个百分点。通常来说,应收账款占比越大,意味着公司赊销情况愈加明显,外部的销售环境也是逐步恶化的,在应收款项占营收比例的持续攀上下,再多的净利润也只是纸上富贵,而一旦欠款方出现经营问题或还款资金到账滞后,则公司的资金压力是非常明显的,而这一结果极可能是导致其急于寻求在A股上市的理由吧!还需要注意的是,安德利果汁是一家出口导向型企业,75%的营收来自于出口,其中,报告期内对美国出口业务占营收比重达到19.19%、24.21%、26.43%、34%,呈逐年上升,依赖性明显变大,这在美国年9月24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浓缩苹果汁征收10%的关税决定下,本身已经是纸上富贵的净利润又受到了进一步负面冲击。营收数据混乱从安德利果汁自身发布的财务数据来看,其近年来的营收数据较为异常。据公司招股书公布的年至年上半年的数据,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71万元、.12万元和.14万元(见表1),其中,大部分为国外营收,境内营收分别仅为.37万元、.23万元和.1万元,若考虑国内营收部分增值税(17%税率)因素的影响,则其报告期内含税营收总额大约为.84万元、.29万元和.96万元。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同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98万元、.71万元和.3万元,对冲同期与现金收入相关的预收款项新增-.81万元、.96万元、-.99万元的影响后,则与这几年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分别达到了.79万元和.75万元、.29万元。将含税营收与现金流数据相互勾稽,则现金比含税营收分别多出了.95万元、.46万元和.33万元。理论上,这个差额应体现为当年债权的减少。资产负债表中,安德利果汁年、年和年上半年的应收账款(包含坏账准备、未披露应收票据)分别合计为.72万元、.43万元和.65万元,其中,年和年应收款项相比期初金额不但没有减少,相反是有所增加的,分别新增了.5万元和.71万元。年上半年,应收款项虽然相应有所减少,但减少的金额却仅有.78万元。很显然,这些结果都与理论上应该新减的.95万元、.46万元和.33万元金额是明显不符的,分别相差了-.55万元、-.17万元和-.45万元。如此结果就意味着在年、年和年上半年,安德利果汁营收方面的数据是混乱的,是需要做出进一步详细解释的。大额采购支出不明除了营收方面数据有一定异常外,《红周刊》记者还发现安德利果汁近几年的采购方面数据同样存在较大金额异常。在招股书中,公司披露了年、年和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分别为.7万元、.6万元和.62万元(见表2),占当期年度采购总额比例的10.53%、10.43%和17.48%,由此可推算出这两年一期的采购总额分别为.23万元、.24万元和.43万元,考虑到17%增值税率的影响,其含税采购总额分别达到了.33万元、.97万元和.52万元。在同期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万元、.47万元和.18万元,剔除当期预付款项新增-42.82万元、-48.37万元和.64万元的影响,与当期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达到了.02万元、.84万元和.54万元。将含税采购总额与现金支出勾稽,则这两年一期的现金支出都比含税采购总额多出了.69万元、.87万元和.02万元。理论上,这些差额应体现在当期的应付款项变化上,即应付款项应分别减少.69万元、.87万元和.02万元。可事实上,安德利果汁年至年上半年对应的应付款项总额(未披露应付票据)分别为.72万元、.96万元和.15万元。这其中,年应付款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4万元。而年、年上半年,应付款项虽然相应减少,但仅分别减少了.42万元和.81万元。很显然,这几年应付款项的变化与前述理论测算出的结果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令公司披露的采购数据真实性存疑。此外,结合这两年一期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原值的增减情况,年、年和年上半年,这几项之和分别为.59万元、.4万元和.87万元,当期分别新增.41万元、-.19万元、-.53万元,而同期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94万元、.82万元和.53万元。那么,当期应付款项应相应减少.53万元、.01万元和.06万元。但是,若上述采购相关数据中“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包含了购建长期资产而产生的应付账款,即考虑到上述差额,则年、年仍有.74万元、.1万元的现金支出没有获得相应数据支撑,而年上半年则是多减少了.85万元的应付款项。总之,在安德利果汁招股书中所披露的各项与采购相关财务数据中,其数据间匹配关系也是相当混乱的。存货数据变动前后矛盾除了营收数据和采购数据异常之外,若是根据其采购及消耗数据核算,安德利果汁年至年上半年的存货数据同样是令人疑惑的。据安德利果汁招股说明书披露,其年至年上半年原料果采购金额分别为.65万元、.88万元和.78万元(见表3),根据财务一般规则,原材料采购金额除了需要结转到营业成本部分,余下未结转的则会留存在存货中,导致存货规模增加。在招股书中,安德利果汁还披露了营业成本中原料果的金额和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其年至年上半年原料果成本(包括苹果原料果和梨原料果)分别有.64万元、.81万元和6.65万元,而浓缩苹果汁业务营业成本和浓缩梨汁业务营业成本在年到年上半年则分别为.68万元、.12万元和.24万元,这两年一期原料果成本占比分别为61.84%、69.73%和6.18%。将采购金额与原材料成本相减,分别有.01万元、.07万元和46.13万元未进行销售的采购原料需要体现在存货中,导致相应项目原材料金额出现新增。在年至年上半年的安德利果汁存货中,其存货包含了原材料及包装物、在产品和产成品三类,其中原材料部分报告期内分别新增了92.26万元、.61万元和.44万元。存货中的其他部分在产品和产成品这几年是不断减少的,期末金额分别相较期初减少了.23万元、.95万元和.11万元,这意味着库存中的在产品和产成品中的原材料部分应该是不断消耗减少的,没有增加。很显然,库存中原材料金额的变化与通过采购总金额和营业成本数据核算出的结果明显不同,这不由令人怀疑其存货数据的真实性。何况,从常理来看,安德利果汁近几年的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都非常高,年至年上半年分别为68.94%、67.14%和44.02%,为减少公司存货,这几年存货中的产成品也是在不断消耗的,但问题在于,一边有大量未销售出去的存货,另一边则又大笔采购新的原料果进行生产,这本就略显经营矛盾,如今再加上存货与原材料采购数据无法勾稽问题,进一步凸显公司存货结构的混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若从产销量这个角度来计算的话,安德利果汁产销数据和存货数据也存在很多疑点。招股书披露,公司浓缩苹果汁年、年和年上半年产量分别为.1吨、吨、.14吨,销量分别为.7吨、.1吨和.45吨,由此计算产销差,可得出当年库存中产成品应新增的吨数,分别为.39吨、-.14吨、-.31吨。而由当期浓缩苹果汁的营业成本与销量相除,可得到平均每吨浓缩苹果汁的营业成本分别为元、元、元,由此可计算出当期浓缩苹果汁应新增的存货产成品金额,分别为万元、-.75万元和-.6万元。用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浓缩梨汁当期应新增的存活产成品金额,分别为-.67万元、.06万元和-.06万元。又因为公司的主营产品为浓缩苹果汁和浓缩梨汁,两者的营收基本占了公司总营收的95%左右,由此可知这两种产品的存货产成品新增也基本等于公司总产成品存货新增。将浓缩苹果汁和浓缩梨汁的产成品新增金额相加,可得到理论上年至年上半年安德利果汁存货产成品应新增的金额大体为.36万元、-.69万元和-.6万元。但实际上,这几年存货产成品新增金额分别为-.23万元、-.95万元和-.8万元,存在-.59万元、-.26万元和.8万元的差额。由此可看出,其中,年上半年差额相对合理,但年、年存货产成品理论与实际上差额较大,再一次印证了公司存货数据存在较大疑问。另外,从公司披露的产销数据来看,浓缩苹果汁年上半年的产销差为-.31吨,这意味着,公司有一部分销售的是往年的库存,但年产销差为-.14吨,意味着年公司也没有产生存货新增,销售的一部分也是上一年的库存。由此往前推导,年新增库存.39吨,只有年才大规模新增库存.31吨,这是否意味着年上半年销售的库存有很大一部分是年的库存。如果真的是这样,则面临着一个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毕竟果汁类产品的保质期大多在6~12个月内,如果公司销售了部分年或年库存,则安全性就很难保证了,而如果不存在销售很久以前产品情况,则年浓缩苹果汁产销差问题又无法解释。究竟是怎么回事,还需要公司披露更详细数据进行解释说明。(本文已刊发于年1月12日出版的《红周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ys/113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