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件大作为为患者撑起“保护伞”
—记一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吸栓应用于骨科DVT患者
近日,我科通过导管抽吸出下腔静脉滤器吸栓拦截的大块血栓,该方式为我院首例,标志着我院介入技术进一步提高,也预示今后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治疗服务。
患者赵某某,54岁,因高空坠落致多发伤被我院骨科收治。患者完善检查后显示骨盆多发骨折合并腰1椎体爆裂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需进一步行手术治疗,但术前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时发现其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保证围手术期安全,避免栓子脱落发生严重的肺动脉栓塞,经科室讨论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我科决定为患者实施经皮静脉造影、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介入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实施,经过约20分钟,我们将一个菱形的可取出的滤器经右侧大腿根部不足2毫米的切口植入下腔静脉,随后为患者行腰椎及骨盆手术,术后予以抗凝治疗。一周后病人恢复良好,我科决定取出滤器。术中行下腔静脉造影时,发现滤器下方拦截到直径近3厘米的血栓,这么巨大的血栓如果没有滤器拦截会造成致命的后果!由于直接取出滤器血栓仍有脱落造成肺栓塞的可能,而溶栓治疗可能出现术区出血,我们将专用滤器回收鞘置入到滤器下方血栓处,用20毫升注射器反复多次抽吸出数块血栓后,再次造影时见血栓下腔静脉通畅,充盈缺损基本消失,遂顺利回收滤器。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的三大致病因素为: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一般多见于骨科、妇科、普外科手术后,在肿瘤内科患者中也时有发生。临床上深静脉血栓常表现为单侧下肢突出的肿胀、疼痛。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会发生因血栓脱落所导致的肺栓塞,发病后患者往往因突发的呼吸困难、心悸,在短期内呼吸衰竭而死亡。下腔静脉滤器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装置,既能截获栓子,又能保持下腔静脉通畅,可以预防和减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被誉为“生命的保护伞”。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也属于微创治疗,经患者深静脉穿刺将滤器置入下腔静脉。这项技术为下一步手术取栓、药物溶栓及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具有“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中,极大地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这项技术的主要适应证有:1.肺动脉栓塞或下腔、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下述情况之一者:禁忌抗凝治疗;出现抗凝治疗的并发症;抗凝治疗失败(充分的抗凝治疗仍复发肺栓塞和不能达到充分抗凝者)。2.肺动脉栓塞,同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3.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游离的血栓或大量血栓。4.严重心肺疾病(肺心病并肺动脉高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5.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欲行介入性溶栓和血栓清除者。6.严重创伤,伴有或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①闭合性颅脑损伤;②脊髓损伤;③下肢多发长骨或骨盆骨折等。7.高危险因素患者,如肢体长期制动、重症监护患者。8.老龄、长期卧床伴高凝血状态。
尽管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适应证至今仍有争论,但滤器可降低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已得到公认。目前推荐尽量使用临时性滤器和可取出滤器,以降低由于滤器长期置入而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中重度创伤及大型手术患者,由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是暂时的,因此最适合置入临时性滤器,待这些危险因素去除后,取出临时性滤器,保证体内不残留异物,既达到降低栓塞脱落的风险,同时又避免了永久性滤器置入后的长期抗凝、血栓形成及腔静脉阻塞的风险。
图文作者:医院普外二科杨东炜凌云志
图文编辑:医院办公室
图文审核:医院宣传科
便民服务看这里
就诊攻略:朝阳市医院门诊就诊攻略
掌上服务:朝阳市医院APP正式上线了
联系方式:朝阳市医院电话号码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