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都很熟悉,谈虎色变的原因是因为太凶险,属于要命的疾病。但是,另一个可以没有任何先兆、同样要命的疾病--急性肺栓塞,大家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急性肺栓塞的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在死亡的患者中85%在起病2小时内发生猝死,所以可以想象,这部分猝死医院就诊的机会,这也是我们不厌其烦地普及肺栓塞知识、提高公众对肺栓塞防病意识的重要原因。基于公众对急性肺栓塞认识不足等原因,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究竟急性肺栓塞是个什么病呢急性肺栓塞是静脉内的栓子随着静脉血流回流到右心系统,堵塞到肺动脉引起的一系列表现。阻塞在肺动脉造成肺栓塞的原因不止是血栓栓塞,还有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细菌栓塞、肿瘤栓塞等。医学上最常见的是肺血栓栓塞症。所以我们下面谈的都是围绕肺血栓栓塞症来介绍。肺栓塞常见症状有哪些最常见的是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或气促,尤其是活动后的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咯血、一过性意识丧失甚至哮喘样症状。由于上述症状也可以见于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而且肺栓塞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或因为症状不典型而被漏诊。当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该提高警惕,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久坐后呼吸困难:卧床后或久坐后站立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安静休息后明显缓解,日常活动或轻微运动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莫名奇妙的下肢变粗:莫名其妙的双下肢变粗或单侧肢体变粗,伴有呼吸困难或气短。不明原因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对刚刚发生的事情没有记忆。莫名奇妙的心慌:不明原因的心慌,尤其是活动后明显。莫名奇妙的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没有原因可以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什么人群容易得肺栓塞各种原因如脑血管病后遗症、手术后被迫卧床等导致的长期卧床(超过3天即称为久卧)或者久立、久坐(超过4小时的坐位)均会因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促成静脉血栓的形成。必须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存在久卧、久坐或久立都会发展为肺栓塞,也不是所有肺栓塞患者都有明确的久卧、久坐或久立的病史(可能会有其他容易形成血栓的原因,如遗传、凝血功能失常等)。遗憾的是,现有的手段还没有简单、准确的方法预测究竟谁是肺栓塞的易患人群。所以,避免久坐、久卧、久立,不给血栓形成创造机会,多运动、规律的锻炼就成为预防肺栓塞的最好办法了。1.强易患因素:重大创伤、外科手术、下肢骨折、关节置换、脊髓损伤;2.中易患因素:关节镜手术,自身免疫疾病、遗传性血栓形成、肿瘤、口服避孕药等;3.低易患因素:妊娠卧床3天以后、久坐不动、老龄、静脉曲张等;4.其他:3月内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衰、房颤、房扑住院患者;遗传缺陷等。为什么肺栓塞极易被误诊为冠心病1.肺栓塞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相似肺栓塞具有类似于冠心病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尤其是活动后胸闷、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当表现为一过性意识丧失(临床上称为晕厥)或心跳呼吸停止时,更容易想到的是冠心病。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说明没有任何一个症状是肺栓塞独有的症状。肺栓塞典型表现为“肺梗死三联征”即:胸痛(类似心绞痛样疼痛)、咯血、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大概占18%左右。急性肺栓塞同样可以表现与冠心病类似的体征,如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血氧低、严重者血压降低或测不出。基于上述原因,提高肺栓塞的警惕性更重要,出现上面的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尽早明确诊断。2.肺栓塞和冠心病的部分检测指标相似比如心肌酶、心力衰竭指标、血氧、凝血指标如D-二聚体等指标均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电图类似于冠心病的改变,因此很容易被误诊。3.肺栓塞和冠心病可以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大量数据表明,急性肺栓塞的前3个月,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3个月之后;同样具有明确冠心病的患者发生肺栓塞概率明显高于没有冠心病的患者。肺栓塞和冠心病先后发病,可能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有关。所以,控制血脂、体重、戒烟等同样在肺栓塞患者中同等的重要。在原有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症状,应该警惕是否出现新的疾病,不容忽视。4.肺栓塞和冠心病均可以通过血管造影确诊医生会有在一系列蛛丝马迹中确定主要矛盾,寻找最佳诊断方法帮助确诊。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冠心病,同样,肺动脉增强CT或结合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第一时间明确或者排除肺栓塞的诊断。5.肺栓塞和冠心病急性期治疗有相同也有本质的不同急性肺栓塞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均可采用抗凝治疗。不同的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使用抗凝治疗时间短(一般需使用抗凝药物7-10天)且需使用阿司匹林、氯毗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而肺栓塞至少需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抗凝治疗,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毗格雷等)对肺栓塞是无效的。很容易想象到,当肺栓塞被误诊为冠心病时,因为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所以肺栓塞患者的症状同样可以缓解,但是出院后因中断抗凝治疗,症状再次出现,所以认识肺栓塞,降低肺栓塞的死亡率,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很重要。
作者简介:李玲,女,41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晋中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