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奇致激光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已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获得受理,成为“光子嫩肤第一股”。
在医美器械类项目中,光电设备领域的热度持续不减。作为光电医美设备仪器上游企业,奇致激光毛利率达63.82%,属行业较高水平。
凭借这一优势,奇致激光的IPO申请获得受理不足为奇。
不过仔细查看其招股书就会发现不少端倪,诸如增长不及预期、与同行相比竞争力较弱、以及和新氧组成“脱困搭子”之后,前途依然渺茫。
诸多问题摆在奇致激光面前,这“光子嫩肤第一股”当得恐怕并不轻松。
增长不及预期光电医美,属于轻医美的一种,诸如热玛吉、超声刀、光子嫩肤、皮秒等项目,相较于手术类和注射类项目,光电医美不需要破皮和动刀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因此市场更加广阔。
“医美机构广告打得热闹,上游厂商站着把钱挣了”,这句业内俗语反映了光电医美尤其是上游设备仪器类机构,“吸金力”惊人。
新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年光电医美行业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我国医美消费用户规模超过万。其中,轻医美平台交易量占比高达84%,“光电医美项目”GMV占比最高,占比43.63%,为轻医美最吸金项目,也是轻医美第一大品类。
市场的火热催化了投资热情。过去三年,光电医美一直是个热门的投资赛道,市场上头部机构几乎都看过这类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年至今光电医美上游就有超30家企业获得融资,吸金逾20亿元,包括腾讯、小米、软银、IDG、北极光、高盛、高瓴、真格基金、云锋基金等在内的头部机构,接连出手。
奇致激光主要从事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代理及销售,同时向客户提供备品备件销售及维保服务。产品包括光治疗设备、激光手术设备及其他,面向皮肤科、泌尿外科和眼科治疗等领域,公司客户主要包括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经销企业。
招股书显示,年-年,公司业绩表现并不稳定,成长性一般,营收仅从2.26亿元增长至2.45亿元,归母净利润仅从0.35亿元增长至0.40亿元。
同时,增长波动性较大,年之后,其业绩增长不及预期,营收几乎停滞,增速明显放缓。年-年,公司营收同比变动分别为-9.34%、-6.72%、14.61%、33.79%、1.94%;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分别-3.06%、30.99%、18.38%、16.42%、19.83%。
但近两年,线下机构承压式运营,扩张节奏都被打断了,而医美机构依赖线下场景,处于上游的奇致激光压力也就愈发明显。另外光电器械一般是5年才更换,现在还没到大规模更换的节点,增长放缓可能是普遍情况。
前狼后虎,处境尴尬从行业竞争来看,奇致激光的营收规模、技术实力也与同行们差距悬殊,在行业快速扩展阶段,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言而喻。
奇致激光在招股书中选取了澳华内镜、福瑞股份、三诺生物、开立医疗等4家可比公司。但以年营收数据来看,奇致激光与可比公司相差甚远。
财年,奇致激光实现营收2.5亿元,澳华内镜实现营收4.45亿元,福瑞股份实现营收10.09亿元,三诺生物实现营收28.14亿元,开立医疗实现营收15.63亿元,三诺生物、开立医疗、福瑞股份、澳华内镜营收分别是奇致激光的11.49倍、6.38倍、4.12倍、1.82倍。
研发支出方面,年,奇致激光研发费用.62万元,占营收比例为6.26%,研发费用率均低于澳华内镜、福瑞股份、三诺生物、开立医疗的21.68%、7.02%、9.24%、14.15%。
奇致激光欲长足发展,除了增速落后于市场外,其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诸如入局者众多、行业竞争激烈、品牌忠诚度不足等。
目前,奇致激光的主要竞对除了海外品牌科医人、以色列飞顿、赛诺秀,还有国产品牌吉林科英。此外,奋起直追者也来势汹汹。据不完全统计,年至今,光电医美上游企业还有芙迈蕾、南京佰福、雅光医疗、京渝激光、威脉医疗等超30家企业获得融资。
最近几年,除了传统的院线光电仪器,家用美容仪市场也在迅速崛起。据QuasarMD科施佳总经理曾旭介绍,年光子美容仪产品的增速迅猛,当年天猫平台双十一期间,该类别产品同比增长了55倍。翌光科技Seayeo的单品“大排灯”也备受追捧,其品牌创始人王崟表示,从至年末,该产品平均每年增速超过%。
然而,尽管市场整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奇致激光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共研产业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中国光子嫩肤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45.6%,而奇致激光的营收增幅却不到4%,远远落后于市场平均增速。
奇致激光在招股书中也坦诚表示,虽然在国内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具备一定知名度,但与国际先进企业及境内上市医疗器械公司相比,公司在资本规模、经营规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背靠大树,真的好乘凉吗?公开资料显示,奇致激光成立于年9月,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原为武汉楚天激光集团的子公司,股改后独立。楚天激光是中国最早的工业激光生产企业之一,涉足医学激光治疗领域后,彭国红担任销售和市场副总经理,后与团队重新创业,奇致激光由此诞生。彭国红现任董事长。
年6月,奇致激光发布收购报告书称,新氧已与奇致激光及其股东武汉泽奇科技有限公司等各转让方签订协议,以7.91亿元的总价收购奇致激光84.49%的股份。
随着此次收购案的落地,奇致激光的实控人也由此前的彭国红变更为新氧“掌门人”金星。
这意味着,奇致激光刚满“发行人最近24个月内实控人不得发生变更”要求的2个多月后,就向北交所发起了冲刺。
此前,奇致激光早有IPO计划,可惜接连陷入产品质量问题、关联交易与上市失利问题,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年,因生产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被武汉市食药监局警告并罚款元。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年曾申请创业板IPO,但未成功。
奇致激光需要资金和流量支持,来研发创新和品宣营销,以建立用户忠诚度和粘性,并扩大企业规模。招股书显示,公司存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融资渠道单一的竞争劣势,公司一再尝试上市、出售股权,也许正是出于对资金的渴求,更多的还有对渠道的依赖。
从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来看,负债并不高,截至年6月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2.81%,流动比率为3.88、速动比率为2.60,偿债能力尚好。并且,公司账上依旧有1.62亿元的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占比高达42.22%。
但公司存在较大的坏账损失风险以及存货减值风险。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36万元、2,.70万元、2,.46万元和2,.40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62%、12.34%、10.43%和45.96%。“若市场情况出现不利变化或公司客户出现经营恶化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存在困难,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坏账损失风险。”
同时,报告期内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76万元、8,.01万元、10,.92万元和10,.42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2.87%、22.85%、26.01%、26.60%,占比较高。公司的存货存在因产品更新换代或产品不能及时销售而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而从近两年里奇致激光的业绩变化来看,背靠新氧这棵大树,并未为其带来实质性进展。那么,奇致激光的上市之旅,会给新氧带来哪些好处?
新氧此前被称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营业务为信息服务、预定服务、设备和维护服务。目前新氧仍面临亏损,年上半年,新氧累计收入7.22亿元,净利润为-0.15亿元。不断走下坡路的业绩表明,随着流量获取难度的加强,作为平台方的新氧,日子并不好过。
曾几何时,新氧是众多医美机构迈不过去的巨头。但随着互联网大厂美团、阿里等交易平台的加速布局,加上社交平台抖音、小红书等的崛起,新氧的话语权被不断分割。因此,新氧希望通过布局上游的方式,形成上下游联动,以最大化自身的平台价值。
近两年,新氧对上游产业链频频落子,年新氧获得面部年轻化类医美项目“微拉美”产品代理权;以及代理了韩国玻尿酸品牌爱拉丝提等,意在脱困。
但新氧的话语权不断被切割之后,能够带给上游产业的影响力也日渐低落。新氧的平均移动MAU显示,近三年来,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年第一季度,新氧平均移动MAU为万,年第一季度为万,而年一季度已跌落至万。
很显然,随着美团、抖音、小红书等竞争对手的崛起,以及用户习惯的变化,新氧试图用流量价值促进产业联动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新氧此番收购奇致激光后的主要扶植手段也很明显,就是利用自身流量促进奇致激光的设备销售。但,奇致激光的业绩显示,新氧的入局,为其带来的销售转化非常有限。年,奇致激光收入2.44亿元,同比仅微增0.71%。年第一季度,收入仅增长5.85%。
如今,奇致激光如愿成为国内“光子嫩肤”第一股,背后新氧这棵大树之后,却依然增长乏力。而新氧想要通过布局上游来脱困的决心已经明朗,但在流量价值越来越难实现的背景下,这一对“脱困搭子”的前途,实属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