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卢光明教授解

放射沙龙——数万放射科医生都在   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是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大多发生在不稳定的非钙化斑块,因此不能仅着眼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在经历了最初系列技术改良及血管形态(狭窄)评估后,开始着重研究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斑块的易损性等问题,研究经历了从看不清到看得清、看得精方向发展的历程。通过以血管内超声为参照,总结了冠状动脉斑块的CT值范围,确立了CTC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的价值。如Sun等报道CTCA检测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90.1%、89.7%和97.5%。即便如此,目前的CT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还不足以准确鉴别非钙化斑块的性质,难以精准显示纤维帽等更细微结构,对斑块易损性的准确判断存在一定限制。近年来采用其他手段研究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其易损性已有较大进展,最典型的就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其可较准确地显示斑块内部结构和成分,显示内膜厚度、确定斑块易损性,在临床上受到充分   除了   低管电压和大螺距等技术的应用,使同时降低CTA检查时使用的对比剂用量成为现实。目前CT肺动脉成像的对比剂用量可减少至20mL,而CTCA的对比剂用量可减少至30mL。降低对比剂用量的优势不仅在于减少了罹患对比剂肾病的危险性,且降低了医疗费用。进一步个性化地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保证足够的诊断质量,仍是最近一段时间内心脑血管病CT研究的方向之一。

4 重视心脑血管病影像的多中心研究

多中心临床研究相比于单中心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在短时间内收集足够多且合格的研究样本,研究结论更加可靠且更具有代表性。CTA多中心研究为解决当前CT在心脑血管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等重要临床问题提供了循证医学的证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近年来发表在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枠和枟美国医学会杂志枠的心血管病CT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不难发现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例如,Litt等针对可疑急性胸痛患者安全出院的问题设计了1项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了1370例低-中危患者,其中908例进行了CTCA,462例患者接受了常规检查。640例CTCA阴性的患者30d内均无死亡或发生心肌梗死,与对照组相比,从急诊科直接出院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率更高。因此,作者认为采用CTCA为基础的策略用于评估低-中危的可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以允许很多患者安全出院。Hoffman等针对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设计了一项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价CTCA是否比标准检查能更有效地用于评估可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该研究纳入了1000例患者,发现相比于标准检查组,CTCA组住院时间减少了7.6h,更多的患者从急诊科直接出院,但住院患者的CTCA下游检查及辐射剂量更高。作者认为在急诊科疑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采用CTCA可以改善临床决策的效能,但导致下游检查和辐射剂量增多,并未降低总的医疗费用。这些多中心研究解决了当前指南中关于CTCA在胸痛患者的应用限度,拓宽了CTCA的适应证。

5 建立心脑血管病CT临床检查规范

  国外特别重视心脑血管病CT技术规范(包括专家共识和指南文献)的建立和普及推广。这些专家共识或指南性文献对指导国际上心脑血管病的实践有重大意义。在CTCA应用中,不同学会和组织针对不同方面颁布了多项指南或专家共识,如美国心脏病学会等发布了2010年版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应用专家共识枠;国际心血管CT学会也发布了2011年版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控制策略枠;亚太心血管影像学会于2010年颁发了枟2010亚太心血管影像学会心脏CT适应证标准枠等。我国也于2011年初在枟中华放射学杂志枠发表了枟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枠,对指导我国CTCA的临床应用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化作用。然而,随着CT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大量的创新应用,对心脑血管病CT检查技术、辐射剂量控制及检查适应证等多方面进行及时更新仍是必须的。基于我国高端CT逐步普及,但应用不甚规范的现实,从心脑血管病CT临床检查规范和适应证等方面形成相关疾病CT应用指南,并在国内宣传推广和普及是当务之急。

总之,回顾心脑血管病CT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史,尤其是直面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不难看出,心脑血管病的CT研究已经从最初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zz/13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