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风险大专家呼吁设输液安全日

来源:新华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随着近期流感进入高发期,医院特别是儿科门诊“爆棚”。为求“速”好,不少患者常要求医生给输液治疗。但专家指出,输液未必会加快感冒痊愈进程,输液过程还暗藏很多健康风险。

2月21日,首都医科医院药学部赵志刚教授在“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定稿会”上指出,和口服、肌肉注射相比,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药物不良反应、针扎破坏血管、生产及包装材料上不可避免的微粒污染”等“针尖上的安全”应当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并呼吁设“输液安全日”。

药物和包材都影响输液安全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是一个医学常识,也是世卫组织很早就提出的用药原则。一般来说,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家主管部门对输液管理的加强和民众对输液风险认识的提升,医院对门诊的输液管理日趋严格,医院甚至取消了输液门诊,相比之下,基层医疗结构仍是过度输液的“重灾区”。

赵志刚表示,由于输液可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在“见效快”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也快。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ADR)占57.8%。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皮丘疹、恶心、呕吐等,严重不良反应往往发病急,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除药物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输液操作差错等风险外,输液过程也暗藏很多健康风险,包括热原反应、肉芽肿等。”赵志刚表示,输液导致的热原反应,其物质基础是细菌内毒素。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内毒素。静脉输液时由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反应称“输液反应”。临床表现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0℃左右;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老年人还可能出现心衰、死亡等,药品生产本身带有或输液器材和操作不当都可引入致热原。输液中无菌指的是没有活菌,死的细菌是存在的,内毒素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输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也日渐受到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河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zz/16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