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美国最高级放射行医执照ABR;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具有欧美多国放射及介入学10余年工作经历。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长期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现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肺梗塞患者,全身溶栓和置管溶栓区别是什么,如何选择?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肺梗塞的分类,梗塞分为大块型(MassivPE),次大块型(Sub-massivPE)和低风险型(Low-riskPE)三类。
他们的区分不是靠CT表现,而是依据临床表现。
大块型肺梗塞大块型肺梗塞的治疗方法有三种,全身溶栓治疗,导管溶栓治疗和外科取栓。
血管内治疗的原因:全身溶栓可以导致20%的出血并发症以及3%到5%的颅内出血并发症,即使是有全身溶栓适应症的患者,仍然可以在注入TPA以后,进行血管内溶栓。
全身溶栓的溶栓药物如何使用及其注意事项是哪些?全身溶栓的溶栓药物剂量及注入方式如下:
总剂量为TPA毫克,两小时内通过静脉途径注入;
全身溶栓加导管溶栓的联合应用,会减少TPA的用量,同时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
导管内溶栓的目的是降低肺高压,因此,在进行介入手术时,需要将血管鞘植入肺动脉主干,以利于术中测压;
血管鞘的管径,应该等于或大于7F;
因为血管鞘和其中的导管直径必须相差2F才能保证血管鞘侧管测压的准确性。
血管内溶栓治疗的另一原则,是尽量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
溶栓药物的剂量:为TPA持续性注入,剂量为一毫克每小时,第二天血管造影随访病人,如果单纯机械搅拌不能降低肺高压,则需要药物溶栓,方法是将10-20毫克TPA,通过溶栓导管,采用脉冲注入方式,注入血栓内,然后行猪尾导管旋转搅拌,必要时还可以使用8f导引导管进行机械取栓,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要降低肺高压。
PE分类的标准,以及各种PE的治疗原则?肺动脉栓塞PE根据临床表现而非影像学分为三类:
MassivPE、
Sub-massivPE、
Low-riskPE。
MassivPE需达到3点:收缩压小于90mmHg大于15分钟、右心衰竭(可通过心脏彩超评估)、心肌酶学异常。
Sub-massivPE:仅右心衰竭及心肌酶学异常。
Low-riskPE:即无明显临床表现。
MassivPE处理方法有三类:外科手术、全身溶栓(mgTPA2小时内滴完)、溶栓导管/+机械取栓。
Sub-massivPE处理方法尚有争议,建议可按MassivPE处理。
Low-riskPE采用常规抗凝。
肺栓塞患者滤器植入的适应症有哪些?只要患者有PE,就是滤器适应症,但有一种情况除外,即CT扫描偶然发现亚肺段PE,而超声无下肢DVT,不需要植入滤器,如果是亚肺段PE,不用植入滤器,因为膝关节下DVT不会引起有临床意义的PE,这种情况需要超声随访,如果DVT延伸至膝关节上,而患者有抗凝禁忌症,则需要植入滤器;
大家需要牢记的是,DVT的首选治疗是抗凝,只有在有抗凝禁忌症时,方可植入滤器,滤器植入时,需要详细的下腔静脉造影,以除外下腔静脉变异,如环主动脉左肾静脉及主动脉后左肾静脉等,当发现此类变异时,滤器植入位置需位于最低的左肾静脉下方,以避免血栓通过左肾静脉环路进入肺循环;但是有一种例外,即左肾静脉管径<4mm时,无需考虑此因素,因为滤器孔径大小为4mm。
为什么大块型肺梗塞常常采用猪尾导管旋转搅拌法?大块肺梗最常用的方法为猪尾导管旋转法,如果通过猪尾导管旋转搅拌法能够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或者动脉收缩压,也就是将大块型肺梗塞转化为次大块型肺梗塞,可以考虑终止手术,通过溶栓导管植入治疗残留血栓。
另外,值得提醒大家的是,angiojt(取血栓系统)不能用于肺梗塞的治疗,因为它可以导致致命性的心动过缓。还有一点必须明确,只要肺高压下来了,残留肺血栓的多少不重要,可以通过溶栓导管植入后,导管溶栓解决。这就是首先尝试猪尾导管旋转搅拌法的原因。
往期回顾
非血管介入系列之一腹腔神经节(丛)消融术
下腔静脉全程血栓的处理
胰周积液,我们应该知道哪些?
肝脏消融的安全区
编辑:张斌耿丹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