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课堂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有

今年11月份,高婆婆在家休息时,发现双下肢出现不明原因的肿胀,短短数日症状就出现明显加重,且疼痛难忍。在家人的陪同下,高婆婆来医院急诊科就医,急诊医生给高婆婆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检查,最后B超检查发现原来高婆婆的下肢静脉血管发生了血栓病变,血栓堵塞了患者的下肢静脉系统,导致血液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严重的肿胀和疼痛症状。

因为下肢静脉血栓存在脱落的风险,一旦血栓脱落,就会随血流进入到人体的肺循环中,引起肺栓塞,导致患者发生血管源性的“窒息”,从而危及生命。急诊科医生告知高婆婆及家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必须严格制动,同时立即联系介入科会诊,以协助进一步治疗。

  

高婆婆及家人了解到此病的严重性后,全家忐忑不安。最后介入科王兴臣主任在会诊患者后,充分评估分析患者病情,建议患者及家属可考虑行介入微创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介入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

这种微创手术方案包括两步:首先,通过颈部静脉穿刺,引入介入手术器械,依次通过患者的上腔静脉、右心房至下腔静脉(下肢静脉血流最终的汇合地),然后在下腔静脉内放置类似“地漏”一样的血栓拦截器----下腔静脉滤器(IVCF),从而预防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的可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通过穿刺患者双侧腘静脉,引入表面布满微孔的溶栓导管,将导管在介入DSA设备的引导下,插入血栓内,进行局部高浓度溶栓,这种溶栓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静脉溶栓,其药物与血栓直接接触,溶栓效果更佳,而且避免了全身溶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的危险。在充分听取了王兴臣主任的建议后,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这种损伤性很小的微创治疗方法。

  滤器植入及置管溶栓手术在医生、护士和技师们熟练的配合下顺利的完成。术后一周,高婆婆双下肢水肿和胀痛症状完全缓解,造影复查可见原本闭塞的静脉血流恢复通畅。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一个半月后高婆婆再来介入科复查,双下肢水肿没有再发生复发,超声检查提示双下肢静脉血栓通畅,血栓消失,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接下来,介入科的医生们又做了另外一件事情,决定给高婆婆再取出原下腔静脉置入的滤器。通过右侧颈静脉穿刺,王兴臣主任通过介入科的神奇血管内取物装置----套圈,顺利给高婆婆取出了下腔静脉滤器。不取不知道,一取吓一跳,滤器里可以看到很多暗红色血栓,这些血栓极有可能是在溶栓过程中脱落了,幸亏有滤器的存在,患者才不至于发生肺栓塞风险。高婆婆在看到取出的滤器和里面拦截的血栓后,不由的对介入医学这门新兴学科表示很大感触,对着介入科的医护人员说:“现在医学真发达,打几个针就能治好我的病。谢谢你们救了我一命!”

图为:王兴臣主任为高婆婆手术

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医用过滤器,可有效阻止血栓进入肺动脉,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急症。拒统计,在美国,每年发生的有症状的肺动脉栓塞病例数达57-63万,其中20万导致死亡,虽然全身抗凝治疗能取得一些疗效,但仍有3-20%发生再次肺动脉栓塞;更糟糕的是一些病人不能接受抗凝治疗,如急性出血、消化道溃疡、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尤其是颅内肿瘤)、妊娠、手术治疗前等等。 

概括地讲,已发现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性病变又不适应抗凝治疗者是放置滤器的适应症。静脉血栓形成性病变易累及股、腘静脉、髂静脉或下腔静脉,这类病人的25-77%不能进行抗凝治疗,主要因为抗凝对一些共存疾病会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例如消化道溃疡、潜血试验阳性者、近期有手术病史(尤其是眼、脑及脊髓手术史)、血友病等等。如果已发生肺动脉栓塞,不论有无抗凝治疗都适应放置过滤器。预防性放置腔静脉滤器的指征是:1)深静脉血栓进行手术之前(25%发生肺动脉栓塞);2)下腔静脉内不稳定的血栓形成;3)慢性肺动脉高压;4)临界性心肺功能储备。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肿瘤方面的疑问,或者想了解最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和肿瘤健康资讯,都可以   贵阳市新添大道南段号(汪家湾旁)

医院介入科

-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白殿风用醋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zz/20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