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9岁的晏大姐是贵州人,平时身体健康,得知在金华打工的女儿“十一”有假期,便从老家坐了22个小时的火车硬座来看女儿,谁知因长时间坐车突发肺栓塞,刚下火车就晕倒了,多亏抢救及时,才摆脱了危险,着实到鬼门关走了一遭。
久坐易患肺栓塞
昨天上午,晏医院呼吸科的病床上,一旁的女儿一脸愧疚。说起当时的情况,晏大姐的爱人捏了一把汗。“火车到站后我们站起身就走,可她一下车,就晕倒在地了,吓得我连忙掐她人中,好不容易清醒过来,说是觉得胸闷,医院了。”
医院急诊科接诊医生是楼小华,经检查发现,晏大姐患了肺栓塞。所幸抢救及时,晏大姐病情逐渐平稳。“原因很可能是久坐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长时间坐车,身体不活动,血流变慢,特别是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差,容易在深静脉形成血栓。到站后人突然站立,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进入肺部血管,由于肺动脉末端血管较细,当它到达肺动脉的血管时就会发生堵塞,从而阻碍肺泡的换气功能,引起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憋气、胸痛、咳嗽、咳血、恐惧感以及晕厥等症状,严重的会猝死。”楼小华告诉记者,从其近年来临床接诊的统计看,每年年末外来务工人员返乡春运期间和长假期间,都有不少长途旅客发生肺栓塞的病例。
医生补充说,手术、骨折后卧床的病人、做过导管手术的病人也会发生肺栓塞。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肿瘤、下肢血管病变、肥胖及妊娠妇女是此病的高危人群。
楼小华告诉记者,由于肺栓塞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在所有人群里都会发生,在内、外、妇、骨科都能出现,所以这个疾病也极易误诊和漏诊。有的病人胸痛、憋气,其被误诊为冠心病、心梗;呼吸困难、咳嗽、咳血会被误诊为肺炎、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有时会因晕厥而被误诊为脑血管病。因此,如发生上述症状,医院就诊,做一些相应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放射性同位素扫描,以排除冠心病、肺炎等可能性。特别是有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恐惧感,要高度怀疑肺栓塞的可能性,避免误诊,贻误治疗。
医生提醒:假期乘车谨防“经济舱综合征”
肺栓塞还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经济舱综合征”,顾名思义,是因为火车或者飞机经济舱座位相对来说间距小,显得拥挤,以致坐在其中不便活动。当长时间坐在车厢狭小的空间中不活动时,人体的血液就会流动缓慢,甚至会在下肢出现血液凝聚而形成血栓,临床上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因刚刚形成的血栓容易脱离静脉壁,随血液回流入右心室,加之右心室收缩,将其推入肺动脉,从而会发生一系列的症状,甚至会导致猝死,这就是“肺栓塞”。
目前正值旅游高峰期,专家提醒,长途旅行要留心血栓疾病的发生,血黏度、血脂、血压高的中老年人和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要当心,因为这些人患上肺动脉栓塞的几率相对较高。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出行,途中应当站立起来,离开座位活动一下(可踮起脚尖保持一会再落下),或在座位上适当活动腿脚,避免长期一个姿势不动。长途旅行途中或者旅行后出现腿部肿胀、疼痛,特别是小腿痛,腿部皮肤发热、发红或变色,以及呼吸急促或深呼吸时疼痛等症状时,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不可自行进行按摩等治疗,否则按摩的过程可能会将原本凝聚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推掉随血液移动,更容易发生栓塞。
此外,即使没有外出,如果亲友相聚时通宵打牌或放假的学生一直坐在电脑前打游戏舍不得起身也可能会发生“经济舱综合征”。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不动才可远离疾病。
▍编辑:三石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报原创文章
▍商务广告合作请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