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背后4三则故事,get影像人

相比临床医生而言,患者和影像科医务人员接触不多,对其工作往往也知之甚少。

因此,有人会误解:影像科就是拍片子,患者往检查床上一躺,“咔”一下结束。

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工种,却是“治病、救命”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通过三则小故事,带大家了解大兴影像人的“不简单”~

故事1

“幽闭”不恐惧

53岁的李叔患有幽闭恐惧症,一进入封闭的空间,就会恐慌焦虑,甚至出现呼吸急促、晕眩等生理反应。

医院,李叔都因这个心理病,完成不了磁共振,但身体的病症又不得不通过检查来明确诊断。

几次下来,身心双重折磨让李叔实在是“吃不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抱着“再试一把”的念头,李叔来到大兴影像科。

放射技师杨雅迪和护士李月接诊,这也是她们第一次面对情况如此特殊的患者。

不出所料,李叔第一次核磁检查还是没成功,但两位年轻“影像人”并不想就此放弃。

接下来,她们想尽各种办法,帮助李叔克服心理上那一关:听音乐、带耳机、戴眼罩、家属进入陪同......

在不影响其他病人检查的情况下,反复尝试。

终于,第3次正式检查时,所有方法齐“上阵”,在“全副武装”下,李叔成功了。

“别看这两小姑娘年纪轻轻的,可有耐心了。我这情况没法控制自己,她们就陪着我,来回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真是太感谢了!”

几天后,李叔特意跑来送了一面锦旗,写道:白衣天使心系患者,精移良德化解苦痛。

故事2

慧眼识微,目光如炬

医院一位王医生出现间断性咳血,来到影像科做胸部CT,想查明一下咳血原因。

片子出来时,影像科朱寅虎副主任发现,其肺部有一小片类似于感染的病变,直觉提醒他情况不对劲:简单的肺部感染怎么可能就咳血呢?会不会是血管问题或者其他原因?

“要真是血管问题,那可不得了。”朱主任坐不住了,立马联系王医生及该科室主任,告知初步诊断意见,并建议立即行肺动脉CTA检查。

检查结果证实了朱主任的怀疑: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有潜在致命性,约10%的患者在肺栓塞形成、出现症状的数小时内死亡,极少数存活者可出现较严重的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王医生肺动脉远端出现梗塞,局部形成的小片类似于感染的病变,病变内有出血,从而引起的咳血。

明确诊断后,介入血管科紧急为王医生进行手术,过程顺利。

王医生现已康复,重返岗位。

“想想真是后怕,要不是影像科火眼金睛,第一时间看出问题,还有介入科及时手术,我怕是要被耽误了。”痊愈后,王医生及科室主任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故事3

这次,我们选对了

3月2号,影像科收到一封感谢信,以下是具体内容:

医院领导:

我是一位在贵院影像科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母亲,我女儿间断头疼半年余,无法正常休息和学习。

医院就诊,要进行磁共振检查,医院的检查预约排队到半个月以后,而且当天也是也是要排队一整天的。

因为孩子是高三,一天的课程都不落下,一边是孩子的病情,一边是要等半个月,我内心十分无助。

医院磁共振实行24小时不间断检查,我们就来到了贵院。

让我万万没想到,从缴费登记到做检查仅用了两个小时,医保服务也十分方便快捷,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以为报告得好几天,结果被告知下午就可以取片子和结果。

后来去看了专家,我女儿的病情并无大碍。但是父母为了子女的健康煎熬等半个月的心情想必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感谢贵院放射科(影像科)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及精湛的技术均深深地感动了我。

非医院---医院,选对了科室---放射科(影像科),十分感谢!

▼以下为感谢信原图

想患者之所想

急病人之所急

穿梭在“黑白世界”

默默无闻的

影像人

也在全力守护着

给予患者的

那份“彩色的光”

现实版《现形吧!肿瘤君》,演绎影像人的“抓捕”现场24小时!医院磁共振检查全天候开放走进大兴的军大人号|秦越:这个“家长”不简单走进大兴的军大人号|朱寅虎:自己眼中的“军师”,别人眼中的“包租婆”END来源:影像科/田娟编写:于洁旎审核:雷晓点个“在看”不失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zz/94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