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CTA由于循环快,前有肺静脉后有上腔静脉,导致曝光时间、扫描时间和对比剂注射时间三者有其一不对,将会有大概率失败。对于高端机来说,比如双源、、等机器由于扫描时间快很容易成功,本文主要介绍64排对于肺动脉CTA的做法。
无论做什么血管CTA我们必须先了解对比剂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对比剂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入人体后,通过肘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只有了解这些基础的,才能知道对比剂何时到达靶血管,知道这些下边我们要来了解对比剂注射后的经验循环时间:开始注射→上腔静脉约5s,上腔静脉→肺动脉约3-4s,肺动脉→肺静脉约4s。了解这些最基础的我们才能更有把握做好肺动脉CTA这项检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说高端机做起来就相对容易呢?
由上边循环时间可以看出肺动脉到肺静脉约4s,意思就是我们如果触发定在肺动脉干的话,到达阈值触发之后的延迟时间和扫描时间之和要小于4s左右,如果超过4s那么肺静脉就会显影,下边是我们西门子64排definitionAS的机器到达阈值以后的延迟和扫描时间
由上图可以看出到达阈值之后的转换延迟时间是7s,扫描时间是3.12s,两者之和明显是大于4s的,那么如果监测定在肺动脉干触发肯定是晚了,下边我们就要想方设法降低转换延迟时间,大家都知道做胸部CT是要屏气的,那么我们把屏气关掉由人工呼叫屏气看看有什么效果呢?如下图:
我们把左下角API语音提示屏气关掉后发现延迟时间缩短至了4s,距离我们想要的又进了一步,可是这样明显还是有一点长的,那么还有没有办法缩短延迟时间呢,我们这台机器的转速为0.33s,语音提示也关掉,很明显没法在缩短时间了,那么减少延迟时间很明显行不通,那么我们需要找另一条出路。
我们知道上腔静脉到肺动脉大概要3-4s,肺动脉到肺静脉大概4s,那么从上腔静脉到肺静脉大概需要7-8s左右,那么由上图我们关了屏气以后延迟时间为4s,扫描时间为3s,两者之和7s,那么时间刚好可以和上腔到肺静脉的时间相当,其实在做肺动脉CTA的时候,我个人比较喜欢肺静脉也会有轻微显影,其一肺栓塞不仅仅是肺动脉栓塞,肺静脉也会有栓塞,其二肺静脉轻微显影可以和肺动脉形成良好的对比。
对比剂量的方面因为肺动脉循环快一般25到35ml的对比剂已经可以做的很好了,药量多可能已经扫结束了对比剂还在注射,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较重,影响图像质量。流速方面,一般高流速适用于动静脉循环快的器官,不需要增加对比剂用量,扫描时间窗较短的结构。
回答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超高端CT做起来就容易,比较容易成功?因为超高端设备转速快,扫描全肺1s不到就可以扫完,到达阈值之后的转换延迟时间短,两者之和小于肺动脉的循环时间,就比较容易成功。下边是我们平时做的一些肺动脉图像,并不是很完美:
总结:流速要快,药量不适宜过多,如监测肺动脉干,到达阈值后延迟时间与扫描时间之和不宜大于4s,监测上腔静脉,两者之和可适当延长6-7s。以上为个人经验,如有不足欢迎指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