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麻醉

急性肺栓塞(PE)的栓子大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是世界公认的急性肺栓塞的象征。手术是发生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发病率5%-10%,且多为突然死亡,类型多为猝死型、急性肺心病型及急性心源性体克型,死亡率高。发表于JAMA的统计结果显示,过去十年间,美国大型诊所尸检证实:手术病例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的概率为6%。预期血栓或其他栓子的形成主要与记录的外科手术死亡率相关。

血栓形成的三因素:血液流动状态的变化(血瘀证),凝血功能增强、血管内皮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当静脉压的变化或血流量显著增加后可导致血栓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后的栓子随血流通过体循环静脉系统栓塞于肺动脉及其分支,巨大栓子可导致急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衰竭引起猝死。因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及误诊,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新的研究表明,手术部位并不是决定血栓形成部位和栓子来源的首要因素。据梅奥诊所Hendersons观察,死于肺栓塞的患者相比一般手术病人年龄大、超重、血压正常或稍微低于正常值,并且术后感染率高。

具体本患者的危险因素为

①高龄患者;

②骨折损伤血管,进而引起机体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也发生改变,致使血小板粘附聚集;

③受伤后卧床,下肢固定、制动,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流动力,血流轴向运动放慢,下肢肌肉

泵回流作用会变弱,血液瘀滞;

④创伤后血小板异常聚集,促使血栓形成;

⑤手术使下肢活动,静脉压改变,血栓脱落从而引起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急性发病,死亡率高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急性肺栓塞,因此取决于临床医生的警惕程度和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对于临床上有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理基础的患者应提高警惕,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来阻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急性肺栓塞发生率。

预防措施为:

①老年人及长期卧床的病人常规服用预防剂量的阿司匹林;②下肢骨折固定及制动的病人,应及时抬高下肢,适量使用利尿剂,使肢体胀减轻,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肢体功能锻炼;手③术前预防应用抗凝药物,如小剂量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在不增加术前出血的情况下可有效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中慎用大量止血剂;④高危患者术前静脉超声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对于大的静脉血栓术前预防性植入下腔静脉滤网。

术前的预防,永远胜过术中应对。访视好病人是麻醉成功的一半。

谢谢您的支持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企业
苏孜阿甫片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lijian.net/fdmzz/29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