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儿的人都说,“坐月子”要躺,结果,我市的李女士(化名)差点把命都躺没了。前不久,被医生从鬼门关里拉回来的李女士说,看来,这老观念必须改一改了。卧床“坐月子”上厕所时突然昏倒
24岁的李女士20多天前顺产生下一名可爱的宝宝,家里人对她照顾得可谓是无微不至,并且严格按照传统“坐月子”的观念,每天老老实实在家卧床,一日三餐都是坐在床上吃。期间,李女士有点咳嗽,为了防止受凉,她甚至连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20多天,她几乎不下床。
发病那天上午,李女士觉得快出月子,就想下床上厕所,在卫生间时突然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没一会儿就昏倒在地,家人赶紧将其转送医院。当时患者心率达到次/分,氧分压仅60%,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该院呼吸科接诊医生医生李龙立即为李女士进行紧急处理和相应检查,同时联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胡英允进行会诊,考虑患者可能是肺栓塞。经过CT检查发现,李女士的双侧肺动脉大面积栓塞,血液几乎无法正常流过,确诊为产后肺栓塞。正是这些血栓导致了李女士呼吸困难、昏厥,如果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该院呼吸内科主任马五林、主管医生王川川等医护人员立即着手溶栓治疗。由于李女士产后子宫还没有完全恢复,溶栓还有可能引起大出血的风险。该院医生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开始为李女士进行溶栓治疗。溶栓2个小时后,李女士心率就有所下降,3小时后李女士胸闷气短症状得到缓解。次日早晨,李女士的血氧含量、心率逐渐恢复正常,呼吸等体征也慢慢正常。孕、产妇容易形成血栓
据马五林介绍,产后肺栓塞死亡率很高,有时候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致命,像李女士这样能救回来的,很幸运也很少见。马五林说,血栓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血液流动速度变慢、血管壁出现损伤、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而女性在妊娠期随着宝宝成长,子宫变大,会压迫到深静脉,出现下肢血液流通不畅。另外,怀孕后随着血液中红细胞增加,凝血因子增多,孕妇的血液会变稠,加上生产后血管出现损伤,都是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所以,孕妇本身就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如果再动的少,形成血栓的风险就更大了。血栓一旦形成,就相当于在人体内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如果脱落就会随着血液流动,一旦进入肺部很容易造成肺栓塞,这往往是很致命的。预防血栓关键不要长期卧床
孕、产妇是形成血栓的高危人群,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
对于一般孕、产妇而言,在怀孕期间要保持适量的活动,不要绝对的卧床养胎,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不要过于肥胖。对于出现下肢浮肿的孕妇,更加要增加活动,躺下时适当把脚抬高,促进血液流动。如果起床不方便,至少也要多翻动身体,不要一直平躺着。生产之后,特别是采用剖腹产的产妇,要改变传统的“坐月子”观念,避免坐和躺太久,多喝水。如果明确是孕产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穿弹力袜,预防下肢血栓形成。孕、产妇年龄过大、过于肥胖、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等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类人特别要注意预防。
最后,马主任还特别提醒,虽然提倡孕、产妇适当运动,但是如果发现有血栓形成,就要绝对卧床,避免血栓脱落。万一血栓脱落阻塞血管,医院抢救。文中李女士的血栓很可能就是上厕所过程中脱落,流进了肺里造成栓塞。”
截止发稿,李女士的病情已经趋于稳定,正在进一步的康复中。来源:呼吸内科图文:郭明青
编辑:杨冰
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